台海局勢升溫,共機頻繁擾台,兩岸有兵凶戰危可能?對此,陸委會主委邱垂正接受《Newtalk新頭殼》專訪時指出,習近平政權在第三任期出現三大「極端變質」,不僅改變中國內部權力運作,還推動狂熱民族主義,並將「解決台灣問題」列為歷史KPI,導致台海局勢全面升溫。他強調,這樣的政權不只對台灣,也對整個亞太與國際秩序造成挑戰。

三大極端:權力、民族主義、歷史任務 

邱垂正分析,第一個極端是權力結構極端化。習近平已徹底打破中共內部的集體領導,形成「定於一尊」。二十大後高層清一色是「習派」,沒有派系平衡,也沒有知識分子能監督糾錯,讓中共決策日益冒險而缺乏理性。

全站首選:捲入黃國昌狗仔偷拍集團風波!菱傳媒新股東宣布停止發稿結束經營

第二個極端是民族主義極端化。自2018年修憲延任後,習近平強行灌輸「厲害了我的國」的狂熱愛國主義,取代鄧小平「韜光養晦」的外交思維。結果導致中國對外展現軍武霸權:南海軍事化、香港民主被摧毀、台灣遭極限施壓、「一帶一路」成為擴張工具,中國外交徹底轉向對抗。

第三個極端則是歷史任務極端化。習近平將「完成統一」視為政權正當性的核心,並以此作為必須完成的「歷史使命」。自2022年第三任期以來,中共對台展開全方位「複合式施壓」,包括軍機艦繞台、外交打壓、經濟脅迫、法律戰、灰色地帶作為與認知作戰。去年解放軍軍機擾台超過5000架次,其中逾3000架跨越海峽中線,軍艦及海警船超過2500艘次進逼台灣周邊,台海壓力達到新高點。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接受《Newtalk新頭殼》專訪。 圖:金大鈞/攝

台灣的應對:從「和平四大支柱」到「抗滲透策略」 

邱垂正強調,台灣不屈服、不冒進,將以「和平四大支柱」方案因應挑戰:強化自我防衛、提升經濟社會韌性、深化與理念相近國家的合作,以及建立穩定有韌性的兩岸關係。

當前熱搜:狗仔記者謝幸恩遭起底 用丈夫人頭收稿費 傳訊給這「綠委」讓身分曝光

但他也進一步透露,政府對中共統戰滲透與認知作戰早有完整布局。賴清德總統在今年3月13日即提出17項因應策略,全面應對中國的政治作戰與滲透威脅。

邱垂正說,認知作戰每天都在開打,且存在兩大不對稱:第一,體制不對稱。台灣是自由開放社會,資訊流通快速,卻容易受到假訊息影響;反觀中國在嚴密管控下,台灣訊息很難滲透。第二,成本不對稱。製造假訊息成本極低,但台灣政府要揭露、調查、澄清卻需龐大資源。

政府的應對策略包括: 

快速揭露機制:各部會須在20分鐘內以簡單圖文澄清假訊息,壓低擴散影響。

跨國合作:透過外交部協調,要求Google、LINE等跨國平台承擔責任,阻斷假訊息傳播。

立法監管:研擬針對AI製造假訊息的管理機制,兼顧國家安全與言論自由,並展開社會對話以凝聚共識。

提升全民「識讀中國」素養:政府將推動教育與媒體識讀,提升國人辨別兩岸訊息的能力,減少被誤導。

邱垂正指出,假訊息戰爭不是台灣獨有,而是所有民主國家面對威權挑戰的共同難題。他強調,唯有快速揭露、跨國合作、法律規範與全民素養結合,才能有效削弱中國的統戰滲透。

台灣的無可取代

邱垂正最後提醒,台灣具備三大「無可取代」的戰略優勢:第一是地緣位置,台海是全球五成貨櫃航線,攸關日韓及印太安全;第二是科技島,九成先進製程半導體掌握在台灣,成為民主國家科技鏈的關鍵;第三是民主成就,台灣的自由與制度能穿透中國民族主義的高牆,啟發中國人民對更好生活的嚮往。

他強調:「面對極端化的習近平政權,台灣既是挑戰的前線,也是全球民主的防線。」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接受《Newtalk新頭殼》專訪。   圖:金大鈞/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