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日前潰流,大量泥流沖入市區,造成18人死亡、6人失聯、107人受傷,災情慘重。知名登山客「雪羊」黃鈺翔透過臉書分享,以四張不同年代的地圖交叉比對,解析本次災害範圍與地形特徵,直言「原住民的智慧真的非常厲害,老部落反而是最安全的地方」。
「雪羊」指出,僅憑一張地圖難以掌握全貌,若能結合古地圖、等高線與災後影像,就能將二維平面轉化為「四維立體思考」,進而理解洪水為何在特定地區肆虐。他此次比對了 1924年日治五萬分之一地形圖、當代Google Map街道圖、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災後影像,以及0923災情通報,逐一剖析光復市區的至吉與至兇。
現正最夯:民眾黨施淑婷教師節發文「打罵是競爭力根基」震驚眾人 網一看學歷:妳被打也才這樣
從比對結果來看,位於黃色框內的馬太鞍老部落,雖已不再是聚落核心,但歷經這次洪災卻毫無災情通報,「這就是先民的智慧」,選址避開了洪水必經之路。相對之下,光復國小與馬太鞍教會所在的藍色框範圍,因當年設立時就避免與河道爭地,成功躲過洪水侵襲。
然而,兩條桃紅色線之間的馬太鞍溪舊河道,卻是這次災情最嚴重的地帶。洪水兵分二路,一路循著百年前的河道直衝市區,另一路則從下游低處「回馬槍」般回淹低窪地,使光復國中、光復高職及佛祖街一帶受創最深。
「雪羊」強調,熟悉地圖與地形不僅是登山必備技能,更能幫助人們在面對災害時做出正確判斷,例如避難時選擇安全的高地、極端豪雨時避免低窪區域,甚至買房時也能避免高風險地段。他直言,這些「為什麼」的答案都隱藏在地形與歷史中,唯有從立體與時間縱深的角度去理解,才能離真實更近一步。
現正最夯:農糧署出手支援災區便當!3定點供午晚餐 花蓮縣府挨批「扯爆了」
他也提醒,目前災區湧入大量「鏟子超人」志工,短期支援熱烈,但長期重建更需要持續人力,「如果有人願意在兩週或一個月後再來,那將會是天降神兵般的存在。」最後他呼籲社會各界繼續支持災區重建,並祈願「天佑花蓮、天佑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