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光復鄉因堰塞湖潰決釀災,ICU護理師林婷分享一段影片,顯示台北慈濟醫院多名醫護人員趁著教師節連假,脫下白袍、化身「鏟子天使」投身災區清淤,溫暖畫面吸引超過7萬名網友按讚。然而,也有網友心疼建議醫師「手是用來救命的」,不該做粗活。對此,林婷回應,有心最重要,「就是善的循環」。
林婷在臉書貼出這段影片並寫下,「這個不按愛心,說不過去了。」畫面中,包含41歲的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徐展陽及院內護理長在內的多名醫護人員,穿上雨鞋、拿起鏟子,不畏滿地泥濘,與災民並肩清理家園。這些平時在醫院救人的天使身影,如今在災區化為最前線的志工,讓許多網友動容留言,「果然天使到哪裡都是天使,在發光。」
全站首選:民眾黨施淑婷教師節發文「打罵是競爭力根基」震驚眾人 網一看學歷:妳被打也才這樣
不過,這份感動中也夾雜著一些擔憂的聲音。有網友留言建議,醫師應該去救助災民,而非親自挖水泥,「他的手是用來救命的,要是我是他朋友,我會勸退他」。這番言論也引發討論。對此,發文的護理師林婷親自回應,她認為徐展陽醫師兩種都有做,「他都救喔~~~有心什麼都救,我覺得就是盡小小份心力,就是善的循環喔!開刀或病人也會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她相信善心不應區分形式。
除了分享醫護人員的善舉,林婷也藉此機會提出專業呼籲。她強調,颱風或災後環境充滿未知危險,民眾不應出於好奇而前往災區圍觀。她以曾目睹有人圍觀被樹壓垮的車輛,卻沒注意到旁邊的樹也搖搖欲墜為例,提醒大眾遇到危險場景時,第一反應應是遠離,而不是拿出手機拍照「蹭流量」,此舉極可能引發二次危險。
林婷同時也呼籲,民眾不應在社群平台上隨意散播可能洩露救援資訊的危險影片,以免對救災行動造成干擾。她認為社群媒體在災難中應發揮正面作用,並直言:「要發就發自己的位置和求助信息,讓家人或救援人員看到」,讓資源與關注能集中在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