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最低工資審議會今(26)日拍板,明年元旦起最低月薪將從新台幣2萬8590元調升至2萬9500元、時薪從190元調至196元,調幅約3.18%,約200萬名勞工將直接受惠。雖然最低工資調整已成定局,但勞資雙方對過程與結果仍各有意見,後續的薪資透明改革更被勞團視為關鍵戰場。
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戴國榮指出,勞方原本主張至少調幅4%,最終落在3.18%雖「不滿意但勉強接受」。他強調,核心爭點仍在「經濟成果如何分配」,尤其部分產業受美國對等關稅影響而主張凍漲,但整體經濟表現仍具韌性,政府應提出政策配套,避免勞工承擔過多風險。
現正最夯:揭柯文哲遭法官三度打臉!律師:沈慶京未解釋金流 強化朱亞虎認罪行賄柯的殺傷力
資方代表則認為本次會議「圓滿」,但也坦言美國關稅不確定性壓力沉重。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副祕書長邱一徹表示,3.18%的調幅「還是比較高」,對部分產業衝擊不小,後續只能仰賴政府提出具體支援措施。
台灣勞工陣線協會則在會後透過聲明指出,這次調整是《最低工資法》上路後的重要落實,但同時也揭示台灣長期低薪結構問題。勞陣強調,最低工資調漲只是「止血」,要真正改善勞工處境,還必須推動薪資透明化,讓求職與在職勞工能掌握薪資資訊,避免資訊不對稱削弱談判地位。
勞陣呼籲政府積極推動「薪資透明專法」,並提出三大方向:其一,上市櫃公司及一定規模企業,應定期公布去個人化的性別薪資差距;其二,修改《就業服務法》第5條,取消薪資揭露的4萬元門檻,擴大揭示範圍;其三,制定專法並訂出立法時間表,強化工會在薪資談判的角色。
當前熱搜:對話曝光!黃國昌遭爆指揮狗仔跟監綠營 李正皓:牙膏還很大管!跟檢察官解釋吧
國際趨勢也為勞團主張提供了論據。包括日本、韓國、德國、法國、加拿大等國,均已確定2026年起再次調升最低工資,普遍將「維持實質購買力」列為政策核心。例如日本全國平均最低時薪將上調至1118日圓,創下連續23年調漲紀錄,正是為了應對生活成本壓力。
勞團強調,若台灣繼續依賴「壓低工資換取競爭力」,不僅犧牲勞工權益,更可能在歐美日強化「禁止強迫勞動」與勞動規範的國際供應鏈中遭遇挑戰。
在連續十年最低工資逐年調升之後,勞團認為「拒絕低薪台灣」的社會共識已經形成,下一步則是透過制度改革,推動薪資結構邁向公平與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