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戰爭爆發前,號稱「全球最大運輸機」的頭銜一直由烏克蘭安東諾夫 An-225「夢想式」穩坐寶座。如今,美國一家名為拉迪亞(Radia)的航太企業準備挑戰這項紀錄。根據美國《商業內幕》報導,該公司計畫在 2030 年推出全新「風行者」(WindRunner)超大型運輸機,主打能在不拆卸的情況下運送龐大的軍事裝備,填補美軍戰略空運日益擴大的缺口。

「風行者」原先是為解決風力發電葉片運輸難題而設計,機身全長超過 108 公尺,翼展達 80 公尺,高度 24 公尺,規格全面超越 An-225 的 84 公尺機身長度。它的巡航速度可達每小時 740 公里,內部貨艙可容納長達 104 公尺的裝備。更重要的是,設計上特別強調野外適應力,可在長約 1,800 公尺的未鋪設跑道起降,適合惡劣環境作業。

當前熱搜:揭柯文哲遭法官三度打臉!律師:沈慶京未解釋金流 強化朱亞虎認罪行賄柯的殺傷力

拉迪亞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倫德斯特羅姆表示,「風行者」能為美軍提供前所未有的戰略機動性,直接整機運送遠程雷達、傾斜旋翼機、戰鬥機與行動醫院等大型裝備,無需拆解、也不依賴特殊基礎設施,大幅加快部署速度。他強調,這種能力能幫助美軍在戰場上爭取時間與空間。

從運輸效率來看,「風行者」的貨艙容積超過 6,800 立方公尺,是現役最大戰略運輸機 C-5「銀河」的 7 倍,更是 C-17 運輸機的 12 倍。雖然最大載重量與 C-17 相當,但倫德斯特羅姆指出,真正的瓶頸在於貨物體積而非重量。例如,C-17 每次僅能載運一架 CH-47「支奴干」直升機,還得先拆除旋翼;相較之下,「風行者」一次就能載運 6 架完整組裝的 CH-47,落地後即可投入任務。它甚至能同時運輸 4 架 CV-22「魚鷹」旋翼機、4 架 F-16 戰機,或多達 12 架 AH-64「阿帕契」武裝直升機。

報導指出,「風行者」的運輸性能正好契合美國空軍近年推動的「敏捷作戰構想」(ACE)。該概念要求戰機分散部署於多個偏遠基地,而後勤支援的快速到位成為關鍵。若計畫順利實現,「風行者」不僅將打破安-225的紀錄,更可能成為美軍未來戰略空運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