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新創公司羅賓雷達(Robin Radar Systems)正迅速從一家專注於鳥類觀測的雷達開發商,轉型為全球無人機探測領域的重要玩家。創辦人兼執行長西特·哈明加(Sietse Hamminga)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回憶,公司在2010年代初期嘗試透過觀測信鴿來驗證技術,但最終轉向無人機作為測試目標,這個決定意外地成為企業成長的轉折點。
據《美國防務新聞》報導,隨著小型無人機與無人機群在現代戰爭中普及,羅賓雷達的業務快速擴張。根據《金融時報》數據,該公司營收自2020年的550萬歐元躍升至2023年的4,300萬歐元,成為歐洲航空航太與國防領域成長速度第二快的企業。哈明加透露,公司年產能已從五年前的20台提升至每週4台,今年底可望達到每週6台。
現正最夯:遭轟太多黑歷史!徐榛蔚開賑災專戶籲捐款「守護花蓮」被罵爆刪文
烏俄戰爭進一步推動了羅賓雷達的成長。2023年,荷蘭國防部向烏克蘭捐贈51台IRIS無人機偵測雷達,隔年更將數量加倍,目前已有超過200台部署在烏克蘭前線,用於監測俄軍無人機。最新軟體升級更將IRIS的探測範圍從5公里提升至12公里,使其成為少數能有效偵測與分類伊朗製Shahed無人機的商用雷達之一。
「我們並不是要和大型國防企業競爭,而是填補短程、低成本無人機雷達的缺口。」哈明加指出。該公司目前與泰雷茲(Thales)、薩博(Saab)等大廠簽訂分銷合作協議,並強調軍民兩用市場是未來五年的發展重點。除軍事應用外,羅賓雷達的技術也廣泛應用於機場與風電場的鳥類監測。
隨著防務需求增加,公司人力規模從2020年的25人擴張至預計今年底的225人。哈明加表示,羅賓雷達2030年的藍圖將聚焦於「無人交通管理」,隨著商用無人機融入空域,公司將從「防禦無人機」轉型為「促進無人機運行」。
當前熱搜:于朦朧案延燒「中共宣布網路戒嚴2個月」!台網酸:何來言論自由
該公司成立於2010年,由荷蘭研究機構TNO的鳥擊防治計畫分拆而出。2024年,私募股權基金Parcom入股成為大股東,為企業進一步國際化鋪路。
哈明加強調,羅賓雷達成功的關鍵在於結合鳥類研究背景與先進微多普勒技術,並持續透過戰場經驗優化系統。他直言:「過去的成績只是起點,未來我們還要再成長三倍。」

荷蘭新創公司羅賓雷達(Robin Radar Systems)正迅速從一家專注於鳥類觀測的雷達開發商,轉型為全球無人機探測領域的重要玩家。 圖:翻攝自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