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颱「樺加沙」帶來豪雨,造成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23日潰流,光復鄉災情慘重。國民黨立委傅崐萁直呼「爆破就能解決」。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昨(24)日製作影片回應,強調無論是爆破、引流或其他工程手段,皆因地形與安全因素而不可行。
林保署昨日透過臉書粉專影片說明馬太鞍溪堰塞湖的形成及林保署所採取的應對方式,清楚解釋前因後果的影片,上線不到一天就獲得3.3萬讚、逾1萬次分享。
現正最夯:遭轟太多黑歷史!徐榛蔚開賑災專戶籲捐款「守護花蓮」被罵爆刪文
影片中說明指出,堰塞湖是因土石崩塌堵住河道形成的天然湖泊,壩體是堵塞河道的土石,當水量滿溢後會自然向外流出,即使沒有颱風,10月初仍會發生溢流。該湖原先蓄水量約9,100萬噸,溢流後壩體遭沖刷下切80米,至23日下午已有6800萬噸水流出,剩約2300萬噸。
由於造成堰塞湖的堆積土方達2億立方公尺,壩體長達2300公尺。經評估,在滿水前暫無立即潰壩風險,但溢流後可能加速沖刷,惡化災情。因此設定自然溢流、豪雨、規模五弱以上地震、管湧等四種情境,並研擬警戒與疏散機制。
至於為何不先行爆破或引流?林保署說,堰塞湖位於深谷偏遠地區,連步行路徑都沒有,工程機具無法運入。工作人員必須仰賴直升機吊掛進出,現場又持續有土石崩塌,停留時間過長即有生命危險。所以在壩體安裝水位計與監視鏡頭,並依不同情境制定防災疏散方案。
當前熱搜:于朦朧案延燒「中共宣布網路戒嚴2個月」!台網酸:何來言論自由
八月「楊柳」颱風來襲時,曾提前疏散光復鄉居民,這次「樺加沙」颱風也在9月21日通知花蓮縣府依豪雨情境執行撤離。林保署並表示,持續嚴密監測堰塞湖剩餘壩體及湖水,目前紅色警戒尚未解除,請民眾不要靠近馬太鞍溪河道。
該影片發布不到一天就獲得3.3萬讚、逾1萬次分享,網友留言支持「簡單的說就是沒有具體的工法能處理,所以能做的就是依照各種情境,必需提早做好衝擊準備!」、「可惜很多鍵盤專家還是沒辦法看完來龍去脈並認真思考,尊重專業很難嗎?」
林保署推出3分多鐘影片簡單解釋堰塞湖形成及無法事先爆破或引流之原因。 圖:翻攝自臉書/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網友留言支持。 圖:翻攝自臉書/林業及自然保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