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總統李在明於 22 日前往美國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韓國目前擔任安理會輪值主席國。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2 日報導,李在明啟程前在首爾接受了《BBC》專訪,談及了朝鮮半島局勢,以及韓國在新興國際秩序下與中國、俄羅斯和美國之間的關係。

李在明呼籲美國與北韓恢復核談判,並提議北韓凍結其核武器生產,而不是徹底銷毀核武器。李在明稱 :「世界正在分裂成兩個陣營」,韓國正處於危險位置。他還聲稱,看到中、俄、被含如此親近,讓韓國很難做。

持續更新:500美軍撤離台灣? 鷹派vs.鴿派 美智庫建議撤軍、減軍售緩解台海緊張

自今年 6 月上任後,李在明政府希望與北韓建立和平關係並減少緊張局勢。李在明告訴《BBC》,他正在盡其所能修復與北韓的信任,例如已下令停止了韓國向北韓傳輸廣播節目。

南韓對北韓的擴音器廣播。 圖: 翻攝陸網/人民日報海外網(資料照片)

「我們判斷(這些廣播)幾乎沒有實際效果,」李在明回應相關批評和質疑時指出,這麼做可獲得的任何益處,都不足以抵消激怒北韓方面帶來的成本。

他堅持認為:「重要的是恢復兩國之間的信任,特別是鑒於前政府對北韓的立場如此敵對。我們認為這些措施將有助於讓北韓回歸談判。」

李在明一直公開呼籲美國總統川普與北韓國務委員長金正恩恢復核談判。據報導,在 2019 年川普首任期內,因美國要求朝鮮拆除其核設施,談判破裂。

李在明向《BBC》表示,他認為川普與金正恩有可能重啟對話,因為他們「似乎有一定程度的互信」。他補充道,這將有益於韓國,並有助於全球和平與安全。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8月31日視察專門生產導彈的軍工企業。 圖:翻攝朝中社

李在明同時提議稱,北韓可以凍結其核武器生產,而不是徹底銷毀核武器。他說,北韓每年額外生產 15 至 20 枚核武器,而凍結作為「臨時緊急措施」將是當前實現去核化的「可行、現實的替代方案」。

「只要我們不放棄去核化的長期目標,我相信,讓北韓停止核導彈開發將帶來明確益處,」李在明表示 : 「關鍵在於,我們是選擇堅持追求最終目標並作出無果努力,還是設定更現實的目標並實現其中一些。」

據朝中社報導,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務委員長金正恩 21 日表示,北韓將在國家法律中明確規定,北韓和韓國是兩個不同的國家,絕對不會合併成一個國家。

北韓官員起立鼓掌,向金正恩致意。 圖 : 翻攝自朝中社

金正恩強調,北韓向擁核國家轉型,是國家存亡的必然選擇。朝鮮絕對不會放棄核武器,也絕不會為了解除制裁,與對手進行任何談判。不過,如果美國放棄對無核化的執著,承認現實,尋求與北韓真正的和平共處,北韓沒有理由不與美方面對面協商。

對於中、俄、北韓在北京閱兵式上展示的親密關係,李在明說,這讓韓國陷入「非常困難的局面」。

「中國、俄羅斯和北韓變得如此親近,顯然不是我們想看到,」李在明聲稱,他可能會通過繼續與美國和日本密切合作來予以回應。

中國九三閱兵,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丁、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同台,形成中俄朝結盟形態。 圖:翻攝朝中社

「世界正在分裂成兩個陣營,而韓國正好位於邊緣,」李在明稱,由於緊鄰中俄,他的國家「處於真正的危險位置」。他說:「這種局面正變得越來越困難。但這些陣營不會完全關閉大門,我們可以將自己定位在中間某處。」

報導還稱,李在明談及地緣政治話題時小心翼翼,「甚至小心地」沒有完全摒棄與俄羅斯未來的關係。他表示:「顯然,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應受到譴責,戰爭必須儘快結束。但國家之間的關係並不簡單,我們在可能的地方尋找合作方式,並努力和平共存。」

北韓洲際彈道飛彈(ICBM)的發射車。圖為金正恩於「火星-18」洲際彈道飛彈聽取簡報。 圖:翻攝朝中社(資料照)

BBC認為,李在明的謹慎可以理解。第二任川普政府上台後,過度依賴美國的風險從未如此明顯,無論「敵友」,全世界都捲入了川普發起的貿易戰。儘管李在明將對美國對韓關稅降至 15%,但此後兩國間貿易談判停滯,兩方無法就協定條款達成一致。

就在兩周前,美國移民機構在美國喬治亞州一家現代汽車工廠逮捕了 475 名工人,並稱這些人為「非法移民」。韓方稱,被捕者中約有 300 人是韓國公民。諷刺的是,該工廠是韓國承諾將製造業轉移到美國,同時在美投資數百億美元的一部分。

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CE)突襲喬治亞州南部正在建造的現代汽車(Hyundai)與 LG 新能源(LG Energy)共有工廠,拘留約 300 名韓國公民。   圖:翻攝自影片

涉嫌在美國喬治亞州現代工廠非法打工的韓國人,被上腰鍊、手銬與腳鐐,當成重刑犯處理。   圖 : 翻攝自牛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