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總統史塔布(Alexander Stubb)近日接受《衛報》專訪時強調,歐洲各國正在討論的「安全保證」若要具備嚇阻力,就必須有真實軍力做後盾,否則將淪為空談。他直言,倘若俄羅斯再度對烏克蘭發動攻勢,簽署協議的歐洲國家理論上將被迫與俄軍交戰。
史塔布指出,相關保證僅會在未來烏俄達成協議後生效,且「俄羅斯無權對獨立國家的主權決策置喙」。他認為,安全保證的本質就是威懾,必須足夠強大並且可信,否則毫無意義。上(8)月在巴黎會議後,法國總統馬克宏透露已有26國承諾參與「安保部隊」,部分甚至表態願意在陸、海、空領域駐防烏克蘭。
持續更新:俄國又要侵略了? 他狠嗆芬蘭「對抗就滅國」 「這走廊」恐成普丁下個目標...
然而,許多歐洲首都對是否願意承擔與俄羅斯直接衝突的風險仍存保留態度。史塔布坦言,歐洲過去對烏克蘭的承諾多半停留在「安撫」層面,缺乏實質承諾,但若無具體軍事力量支撐,保證將毫無嚇阻力。他強調,這不只是文件上的承諾,而是要讓俄羅斯切實感受到歐洲的決心。
近月來,史塔布積極穿梭於國際間,並與美國總統川普保持密切私交,甚至多次同場打高爾夫,讓人口僅560萬的芬蘭得以在美歐之間扮演關鍵溝通角色。他透露,本週在紐約聯合國大會期間,預計還會與川普舉行雙邊會談。儘管川普對俄羅斯總統普丁態度反覆,甚至在阿拉斯加高規格接待普丁,仍未能推動明顯和平進展,史塔布承認「目前情勢仍令人悲觀」。
另一方面,芬蘭國防部長哈卡寧(Antti Hakkanen)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表示,美國正致力深化與芬蘭的軍事合作,即便美國計劃縮減在北約東翼部分行動,但雙邊協議進展順利。芬蘭於2023年加入北約後,與美國簽署《防務合作協議》(DCA),允許美軍自由使用芬蘭境內15個設施與區域,強化對北極的戰略可見度。
哈卡寧強調,「無論在軍備、訓練、作戰規劃或DCA落實層面,合作都在快速推進」,而目前為止尚未見美方有任何撤回承諾的跡象。美國神盾驅逐艦「班布里奇號」(USS Bainbridge)日前停靠赫爾辛基,準備參與波羅的海北約聯合軍演,艦長米勒(Raymond Miller)也稱美芬關係「非常牢固」,東翼行動並未因美國調整政策而受到拖延。
史塔布強調,小國雖缺乏硬實力,但能以價值與利益來影響局勢,「無論如何,參與總比缺席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