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內政部警政署數據顯示,台灣每月詐騙案數已較去年8月減少22.5%、被詐金額降幅更高達37.7%,但整體詐案數與財損仍驚人,行政院長卓榮泰之前在立法院針對「打詐」備詢時也坦言,自己和國人一樣「不滿意現在成果」。但根據警政署設立的「打詐儀表板」網站公布的詐騙受理案件、損失金額和遭詐騙手法來看,今年8月受到詐騙的財損金額超過73億元,據統計,詐騙手法最多的則是網路購物詐騙。

據「165打詐儀表板」數據顯示,全台8月份受理1萬5296件詐騙案,詐騙財損為73億4866.9萬元,詐騙手法前3名,分別是「網路購物詐騙」有3427件,財損金額2億3543.4萬元;其次是「假投資詐騙」有2139件,財損金額達34億6595.4萬元;第三則是「假交友(投資詐財)詐騙」有1236件,財損14億2636.1萬元。這數字看似嚇人,但仍比7月減少1127件、11億9233.6萬元。其中,財損金額增加最多的縣市則在台北市(11億8330.2萬元)。

現正最夯:東部南部防豪大雨!雙颱最快今生成、氣象署估將以中颱逼台具威脅

詐騙手法前五名。 圖:擷自「打詐儀表板」

詐騙案件頻傳、手法更是五花八門、推陳出新,政府雖跨部會「防詐」,但對付狡猾的詐團和想便宜獲取不當錢財的車手們似乎「防不勝防」。再者,由於詐騙集團的伎倆經常跟隨時事推陳出新,例如最近的「普發現金」,編列在靭性特別預算案還在立法院等候9/19新會期開議審查,最快10月下旬才會發放。但社群平台如抖音等已出現類似詐騙廣告,甚至有民眾收到錯假簡訊誤點連結,一萬元還沒領到,就先遭受財損,刑事局為此還成立打擊「普發現金1萬元」詐騙專案小組因應。

今年9月詐欺再出現新招,警方查出在台嫌犯架設備,提供對岸人士把境外門號轉成國內號碼,扮成三大電信詐騙被害人,舊門號可以辦退費(話術)取得民眾信任,再假冒金管會人員,以帳戶有異詐騙民眾的積蓄,不法獲利數百萬。

國內的詐欺亂象讓員警也得在前端攔詐,就怕民眾臨櫃透過銀行交易,被騙得血本無歸,銀行也都相繼出手,管制久未使用帳戶。政府下令打詐,銀行跟進配合,更從9月起再祭新措施,例如台新銀行調降第三類數位帳戶的單筆提款與每日提款上限、合庫得暫停警示戶的所有交易功能等,各銀行祭出一連串措施,金管會銀行局表示原則尊重,但建議金融機構要持續評估各項業務風險,適時滾動調整。

但據警政署資料,去年8月至今年7月的「每月詐案受理案件數」,詐案數呈緩降趨勢,從逾1.9萬件下降至約1.5萬件,平均每月減少350件詐案,降幅約22.%。財損方面,去年8月被詐金額逾131億元,至今年7月降至約81億元,降幅較案件數高,達37.7%,平均每月約減少5億元。

由於台灣的詐騙受理案件和損失金額還是在高原期,更有甚者,各類型的假訊息(有心無心?)充斥在各大社群平台及通訊軟體,政府「防不勝防」不能拿來當理由,如何做到讓人民「有感」?亂世要用重典?或者要針對性的給予執法者更有效力的執行打假工具和法源,人民、朝野政黨、政府都責無旁貸,打假反詐是「無色」的任務,期待有讓台灣成功撕下「詐騙之島」標籤的一天。

114年8月詐欺犯罪數據。   圖:擷自「打詐儀表板」

114年8月打詐成效數據。   圖:擷自「打詐儀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