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川普近日淡化俄羅斯無人機入侵波蘭的嚴重性、再次推遲對俄國制裁的期限,美媒表示:「川普對俄軟弱的態度」,會使前總統雷根大吃一驚。「雷根領導美國贏得冷戰,川普則推翻了共和黨『鷹派』的國際主義。」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今(16)日表示,因為國內「MAGA」意見領袖柯克遇刺身亡,川普推遲對俄制裁一事並未受到關注。然而,川普在真實社群(Truth Social)上聲稱自己將對俄國祭出「重大制裁」,但北約「盟國必須先中止對俄購買原油」。
精選報導:中媒自爆「福建號」重大缺陷! 彈射器侵入斜角甲板 戰機無法同時起降

報導指出,川普此言其實是「障眼法」,藉由設下幾乎不可能滿足的條件,再次脫身,不必真的對俄施壓。除了能源要求,川普更盼北約成員加入對中貿易戰爭,對中國的商品課徵 50% 至 100% 的關稅。《CNN》直言,北約不是貿易聯盟,加上各國已成川普關稅政策的受害者,很難再接受類似的脅迫。
針對川普真實社群上的貼文,《CNN》分析出川普在治理上的幾個面向:
一、總是在找「槓桿」,他會把明確矛盾的外交政策優先項目,或是突發事件綁在一起,迫使各方就範;
二、他不像雷根明確地區分敵我,為了個人政策目標,他已準備好打擊美國最成功的軍事同盟;
三、外交政策以「金錢」為中心;最後,附和普丁,他總是把戰爭的責任推給拜登及澤連斯基,而非俄國。

《CNN》續指,上述川普對普丁軟弱的態度,會使俄國的行動愈來愈大膽。不過,川普政府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針對俄國入侵一事表示「不可接受,且危險的發展」。美國代理駐聯合國大使謝伊(Dorothy Shea)更表示,俄國此舉「完全無視美方為和平所做的努力」。
《CNN》總結,一旦川普一直推翻自己官員的立場,就等同於告訴俄國「挑釁不會招來反擊」。不過,如果俄國進入誤區、以為川普不會回應,但川普卻回手的話,美國與俄國就會陷入危險的循環。

烏克蘭首都基輔再度遭到俄羅斯夜間大規模空襲,但川普遲遲沒有譴責、制裁普丁。 圖:翻攝自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