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F—35C 是目前全球首款匿蹤艦載機,但這款戰機其實並非美國海軍最理想選擇。分析人士指出,若美國海軍能完全掌握 F—35C 的設計決策,這款戰機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面貌。而中國研發的「殲—35」,某些設計理念反而更貼近美國海軍心中理想的艦載機。
從技術性能來看,F—35C 仍是美國海軍有史以來最先進戰機之一,其擁有大推力渦扇引擎、先進航電系統、雷達隱身能力,以及完整的精確制導武器庫與戰場態勢感知能力。
當前熱搜:廢除「兄弟姊妹特留分」8天5400人連署 法務部正式納入研議
然而,自服役以來,F—35C 在美國海軍內部的評價並不完全正面,多次發生事故引發關注。包括 2022 年一架 F—35C 在南海著艦時墜海,2025 年又有一架因前起落架收起問題而機頭著地。此外,長時間超音速飛行可能導致尾部結構與隱身塗層受損,雖然可透過飛控軟體修正,但這對長期遠洋部署的航母作戰仍是隱憂。
分析人士認為,F—35C 的設計問題,源自「聯合戰鬥機計畫」的多用途定位。這項計畫原意是打造一款能兼顧陸基戰機、艦載機及短距起降戰機的通用平台,但各型需求存在矛盾。例如艦載機理想上需要雙引擎以確保遠洋飛行安全,而 F—35C 卻採單引擎設計;為了容納內置彈倉,機身短粗,使飛行阻力增加,導致超音速性能不如舊型 F—14,影響快速截擊能力。
與此相比,殲—35 在設計上展現出更多針對艦載需求的考量。該機採雙引擎設計,即便一台發動機失效,仍可返航;機身造型較為修長,外觀更接近戰鬥機比例;此外,自帶自動伸縮登機梯,可提高航母甲板整備效率,減少對地勤人員依賴。
全站首選:南非降格台灣代表處並限期遷離首都 駐處代表坦言「台灣人在當地不再受歡迎」
在空戰火力方面,F—35C 雖擁有大型內置彈倉,但在隱身模式下僅能攜帶 4枚 AIM—120 空空導彈;而殲—35能攜帶 6枚中遠程空空導彈,如霹靂—15,無論射程或數量都具優勢。分析人士指出,制空權是任何對地或對海打擊行動的前提,若無法確保制空,美國海軍的 F—35C 在與殲—35等新型艦載機交手時,可能處於劣勢。
此外,殲—35區分空軍型與艦載型,座艙操控設計針對任務特性調整。艦載型座艙採中央杆設計,視野良好,降低飛行員著艦操作難度;而 F—35C 沿用陸基型側杆操控,與飛行員原本習慣差異較大,可能增加操作不適應風險。專家認為,若美國海軍能自行改造 F—35C,採雙引擎、流線型機身與更強制空火力,幾乎與殲—35設計理念相近。
F—35C 雖為五代艦載機,性能先進,但設計上的妥協讓其在長期遠洋部署與空戰能力上仍有局限。對比之下,殲—35更符合艦載機操作需求與制空作戰思維,使美國海軍在與新型對手交手時面臨挑戰。分析人士認為,這也凸顯各國在第五代艦載機設計理念上的差異與實戰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