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哥大串聯供應鏈展開實質氣候行動,近日號召30家供應商南下台南台江國家公園,於「台灣大藍碳 紅樹林復育計畫」試驗區補植500株欖李紅樹林。此舉不僅展現產業鏈投入藍碳復育、強化沿海氣候調適能力的行動力,同時也串連台灣大三大氣候行動方向,包含(一)強化氣候調適,透過紅樹林復育強化沿海氣候韌性;(二)推動氣候減緩,持續舉辦SBTi減碳座談,協助供應商設定科學基礎減碳目標;(三)加速能源轉型,議合高碳排供應商導入綠電,以系統性策略實踐產業永續轉型。
一、紅樹林復育強化沿海氣候韌性 打造藍碳生態系
現正最夯:害死于朦朧的是他? 網爆體內有河豚毒素 牽扯這2高官 傳一人是蔡奇私生子
台灣大紅樹林復育活動種植當日,財務長張家麒全程參與,並表示「永續不是口號,而是企業與供應鏈共同實踐的具體行動,我們會持續搭建平台,攜手夥伴共創綠色未來。」此次補植行動獲得供應鏈高度響應,包括台灣諾基亞、台灣愛立信、精誠科技、大同世界科技、盈正豫順、台灣湯淺、宏錡電信工程、威爾儀控工程、啟荃等一、二階供應商均實地參與復育作業,普遍肯定活動兼具實作與教育訓練雙重意義。
台灣大藍碳計畫預計三年內於2.7公頃閒置魚塭種下3,000株紅樹林,建立自然碳匯示範基地,導入複合式養殖與奈米科技等創新技術,並同步進行碳吸存、水質改善、生物多樣性等指標監測。紅樹林盤根錯節的根系可減緩海浪侵蝕、穩定泥沙與降低淹水風險,為濱海社區提供天然防護。儘管今年夏季多起颱風接連來襲,試驗區紅樹林存活率仍達79.4%,展現強大生命力與防災韌性。
二、舉辦SBTi減碳座談 深化供應鏈氣候減緩
面對國際碳管理趨勢,從單純減碳,走向自然解方與氣候風險治理,台灣大積極響應SBTi、TNFD與IFRS S2等國際標準,並透過舉辦供應商交流會、減碳座談會與永續論壇等多元減碳交流機制,帶動供應商強化碳管理能力。2024年已輔導25家供應商參考SBTi路徑制定減碳目標,平均碳排減少3%。並於工程採購條款中全面納入生物多樣性要求,共同落實自然共好的責任。2025 年台灣大持續帶領供應鏈一同落實永續發展,預計將再舉辦1場SBTi 減碳座談會,邀請25家高度減碳潛力的供應商參與,針對企業減碳作為、國際淨零趨勢、SBTi中小企業減碳路徑設定、SBT工具應用等議題深度交流,共同邁向2035年供應鏈減碳23%的階段性目標。台灣大也連續四年榮獲國際碳揭露計畫(CDP)供應商議合最高等級A級評等,並於四大評核指標獲滿分肯定,展現領航產業鏈共創綠色韌性生態圈的承諾。
三、議合高碳排供應商 導入綠電團購
在能源轉型面,2025年台灣大成功議合高碳排供應商加入綠電團購行列,加速再生能源導入;同時號召供應商響應「種福電」計畫,至今累計有160家供應商參與,將永續影響力從能源轉型延伸至實質的公益行動,今年種福電計畫希望籌募450萬,將為「財團法人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於第三方屋頂建構太陽能板,預計20年發綠電近215萬度,幫助心路基金會獲得近700萬收益,同步也減碳1,020公噸,邀請大眾於9月30日,透過momo購物網、台灣大用戶手機直撥「5180136」、微樂志工平台數位支付,或至「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網站進行線上捐款。拓展企業永續行動從能源轉型延伸至公益價值的實質落地。
打造融合生態保育與科學研究的藍碳復育示範基地
因應全球淨零碳排趨勢,自然碳匯因卓越的吸碳固碳效能而備受關注。台灣大哥大推動的「台灣大藍碳 紅樹林復育計畫」,於閒置魚塭導入複合式養殖與奈米科技等創新技術,成功打造紅樹林最佳生長條件。相較於陸域森林,藍碳生態系統展現 4 至 6 倍固碳效能,預估基地年均每公頃可吸收高達77公噸二氧化碳,展現顯著的減碳潛力。
台灣大表示,此計畫建立了完整的科學監測體系,將有效的精確量化紅樹林碳吸存能力、溫室氣體排放變化、水質淨化效益與生物多樣性等關鍵指標,不僅奠定台灣本土藍碳技術標準,更建構可複製推廣的監測管理模式。展望未來,這套模式將輸出至東南亞、太平洋島國及中南美洲等紅樹林豐富地區,以台灣的創新智慧為全球氣候行動與聯合國SDG13(氣候行動)、SDG14(保育海洋生態)、SDG15(保育陸域生態)永續目標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