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金控(2882)與台大團隊今(15)日於第三季台灣經濟氣候暨金融情勢」發表會中,預估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達 4.5%,較上一次預測的 2.8%大幅上修,並研判有 80%的機率落在 3.8%~5.0%,數據亦比原先預估的 1.6%~3.5%高。

展望明年,由於美國關稅的負面影響浮現,加上成長基期墊高,預測台灣經濟成長率 2.0%。比主計總處的 2.8%、及中位數的 2.4%年增還低。

現正最夯:柯文哲交保撤銷!北院今重開羈押庭 律師分析「此結果」可能性較大

預估 2026 年經濟成長率 2.0%

國泰金與台大產學合作計畫協同主持人徐之強教授以「一馬平川」作為開場白,指出今年受關稅豁免期的提前拉貨效應,以及AI 投資熱潮,蓋過了川普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因素,國內出口表現暢旺,光是今年前八個月,出口年即成長率逾兩成;根據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上半年經濟成長達 6.75%、下半年預估成長 2.2%,給出全年度預估值 4.45%。而國泰與台大團隊則是些微高估,來到 4.5%。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公布, 今、明兩年之全球經濟成長,已自四月的估值 2.8%、3%各上修至 3%、3.1%。雖還是成長,但徐之強也表示,隨著關稅豁免期結束,對各國的負面衝擊明年會逐漸顯現,加上可能課徵的半導體關稅,恐怕延伸衝擊台灣多數產業,進而影響企業營運與就業市場。加上考量基期偏高,團隊預估明年經濟成長 2%,比主計總處的 2.8%還低,並坦言「明年經濟成長率要『保3』有困難。」

觀察各國表現,截至五月底製造業數據(PMI),各國上半年均街呈現持平或萎縮的「綠色」;但截至八月,全球無論已開發、開發中國家,數據均呈現熱絡的「紅色」,這也是國泰與台大團隊調高經濟成長率數字的主因之一。主要經濟體方面,美國自 1.9%上修至 2.0%;歐元區因國防支出、基礎建設等陸續撥款,歐元區有望落底回升,自 1.0%上修至 1.2%;中國則從 4.8%下修至 4.2%。徐之強表示,這是因中國的內需信心不足、房地產市場仍在去槓桿效應仍在發酵。

對於市場高度預期,美國聯準會(Fed)九月起展開降息,並有助於刺激明年景氣,徐之強表示,從美國利率期貨交易(Fedwatch)數據,九月幾乎達 100%、十月將近 9成、12月將近 8成,機率都很高。「這當然是受到美國勞動數據表現非常不好,給了降息的理由。」

至於本週四(19日)台灣央行也將召開理監事會議,徐之強認為,在今年經濟成長高過 4%、通膨年增率不到 2%,因此判定目前沒有降息空間。至於第四季、明年是否降息,主要視後續關稅的影響、景氣降幅而定。

此外,隨著川普關稅擔憂趨緩、AI 需求強勁,Fed 釋放降息訊號下,提振了台股近期屢創新高,金融情勢指數(FCI)一度上探「寬鬆」區間。預期第四季,企業提前備貨告一段落,經濟成長將明顯放緩,金融市場波動性或將加大,研判金融情勢指數可能在「趨向寬鬆」區間內偏下震盪。

預估台灣央行利率維持不動

通膨方面,由於國際油價維持低檔,外食費、房租等僵固通膨稍稍降溫,國泰與台大團隊小幅下修今年通膨率(CPI)至 1.8%、明年則預估下滑至 1.6%,也是比主計總處估值還稍微低一些。

徐之強指出,美國八月份公布第二季經濟成長率,大幅回升至 3.3%,主要反映首季搶單進口的需求消退,從而引導外需大幅回升。而核心 PCE 數據年增率大致回升到 3%,根據《彭博》數據,明年則會稍微回落至 2.8%。

至於台灣方面,徐之強指出,受關稅不確定影響,民眾對於景氣樂觀展望下滑,國內消費幾乎「零成長」,尤其耐久財的消費不佳,餐飲、零售、國旅、車市也有很大幅度衰退,雖股市成交量八月份較去年同月大幅回升,但隨著明年輸出可能不像今年表現這麽好,明年經濟表現可能不是那麼好,而通膨也可能隨之下滑。

不過,徐之強話鋒一轉,認為隨著「普發現金萬元效應」的發酵,可望改善第四季內需不振的情形。若不是在第四季發放,就會延到明年才影響內需情況。「我們希望明年可以有些好轉。」

被問到,對於台灣央行之後降息路徑,徐之強表示,明年除非經濟出現「連兩季度負成長」、國內通膨率也不高,才有可能降息的機會。然而,對於台幣今年來的走升趨勢,衍生是否央行可能以降息的救新台幣?徐之強認為,台灣央行的利率政策主要還是看通膨率的變化,按總裁楊金龍先前說法,若通膨年增率低於 1.5%,加上 2026 年上半年「連兩季」GDP 負成長,確實是有可能;但放眼通膨率沒很高、經濟成長還有支撐下,「台灣不一定要跟進美國降息」;此外,匯率可能不是利率政策的因素。

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表示,目前來看 2%的經濟成長算是健康,仍需要檢視明年的經濟續航力。而台股股市(本益比)約 16倍多,既沒有太便宜,但也沒到很貴的程度;而民眾對股市維持相對中性的看法,但風險偏好仍強,對於手中的投資,若有屬於題材型、或炒作型標的,得檢視其之後獲利的成長性,及是否基本面是否夠紮實,因產業發展有點偏,若公司的結構性有成長,是有機會吸引到買盤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