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自詡為製造業大國,許多中國製造的商品也被銷往世界各地,但中國製造產品品質不良的問題也一直困擾著各國的消費者。近期有消息稱,烏軍近期接收的無人機中,有近 6 成頻繁出現無法操作或故障的問題,質疑該現象與中國生產的無人機零件品質不良有關。然而,有中國專家公開進行反駁,認為該現象為烏克蘭國內長期的貪腐以及低價採購零件、忽視無人機組裝標準等一系列因素導致的結果。
《騰訊網》國際專欄作者「地球村的故事」發布文章指出,在烏克蘭武裝部隊近期接收的無人機中,有近 60% 無人機在完成部署後不久出現無法操作或是故障的問題,前線作戰的烏軍部隊也被迫花費大量時間,將這批新部署的無人機拆開檢修並重新組裝。
精選報導:謝步智觀點》入侵北約領空+聯合軍演 普丁真正目標是「這裏」 恐引爆三戰

由於烏克蘭無人機中 99% 的零件都是由中國供應,許多網友質疑中國無人機零件「品質不佳」,是迫使烏軍在前線重新組裝無人機的主要原因。針對網友們的指控,「地球村的故事」分析指出,在俄烏戰爭爆發後,烏克蘭對無人機零件需求量大幅增加,推測中國製造的無人機零件之所以出現品質不穩定的情形,與許多原先就不合格的小型工廠也投入無人機零件出口生產有關。
除了中國生產零件品質良莠不齊外,「地球村的故事」認為,烏克蘭國內長期且嚴重的貪腐問題,以及烏克蘭無人機生產技術、管理不足也是導致烏軍無人機故障頻發的原因之一。「地球村的故事」表示,部分烏克蘭官員會在無人機的採購案中收取回扣,讓部分「劣質製造商」以低廉的價格「強行獲得訂單」,進而造成烏克蘭無人機產品品質不穩定的結果。

「地球村的故事」也進一步補充稱,除了收取回扣外,部分烏克蘭官員也會「虛報武器的交付數量」,透過簽署虛假無人機數量驗收單的方式,私吞中間的採購資金。「地球村的故事」強調,先前就曾有西方媒體爆料稱,烏克蘭的軍火採購計畫曾因貪腐問題,導致 7.7 億美元的損失,「不能將前線無人機故障的問題全部推給中國」。
「地球村的故事」呼籲烏克蘭加強對軍事設備採購的監管,並建立一套共同的無人機生產標準,同時打擊內部官員的腐敗問題,「只有真正的解決這些問題,才能遏制無人機品質不佳的現象」,認為改善無人機產品品質是烏克蘭當前「急需面對的挑戰之一」。

但有中國專家反駁認為,烏克蘭國內的貪腐問題以及無人機生產標準模糊,才是導致前線無人機故障頻發的主要原因。圖為烏軍無人機示意圖。 圖:翻攝自 騰訊網 地球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