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壇再度因暴力事件陷入震驚。年僅 31 歲的保守派領袖、總統川普的重要盟友查理·柯克(Charlie Kirk)日前在猶他州演講時遭槍擊身亡,事件引發廣泛關注與政治安全辯論。
據《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這起槍擊案被視為美國過去一年日益升高的政治暴力的頂點。事件發生後,許多立法者憂心原本開放、直接與民眾互動的政治集會將因此受到限制,可能轉向室內舉辦,並減少與選民的近距離接觸。共和黨參議員凱文·克萊默直言:「我喜歡平易近人,但平易近人現在開始顯得脆弱了。」
柯克一向強調「直接而文明的對話」,但如今政壇氛圍卻充斥噱頭與激烈對抗。俄亥俄州共和黨眾議員華倫·戴維森批評,許多人參加活動「只為了大吼大叫,而非傾聽或辯論」,這與柯克的理念背道而馳。

事實上,美國政治舞台從未缺乏暴力陰影。1968 年民主黨總統參選人羅伯特·甘迺迪遇刺、2011 年國會議員加布里埃爾·吉福茲中槍重傷,乃至 2021 年國會暴動,無不凸顯公眾人物面臨的高風險。
此次事件也使國會安全議題再度浮上檯面。眾議院議長邁克·強生透露,國會正評估是否需強化對議員及其家屬的保護措施,但大規模擴編安保部隊將耗資數十億美元,且難以徹底防範攻擊。
柯克之死發生在「9·11」事件 24 週年前夕,更突顯今日美國社會的分裂與對立。與當年全國團結抗擊外敵不同,如今美國人更常將矛頭指向國內的政治對手。前總統喬治·布希在聲明中疾呼:「暴力和謾罵必須從公共領域清除。他們不是敵人,而是我們的同胞。」

然而,在激烈黨派對立與社群媒體推波助瀾下,雙方陣營互相指責,民主黨批評川普挑動矛盾,保守派則指控民主黨人助長了仇恨氛圍。專家憂心,這起震驚全國的政治暗殺事件,恐怕難以成為轉折點,反而會加深積怨,為未來埋下更多衝突隱患。
同時,網上流傳了一段監視器畫面,顯示兇手在屋頂開槍後迅速逃逸,而兇手目前仍然在逃。

白宮降半旗,向柯克致敬。 圖:翻攝自X帳號@Osinteurope

柯克之死發生在「9·11」事件 24 週年前夕,更突顯今日美國社會的分裂與對立。 圖:翻攝自X帳號@Olight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