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正迅速推進低成本無人機計畫,以增強其遠程打擊能力,軍事專家認為,這一舉措反映出台灣在高價巡航飛彈之外尋求經濟替代方案的趨勢。
國立中山科學技術研究院(NCSIST)正在與美國國防公司 Kratos 合作,將噴射式 MQM-178「火力」靶機改裝成遠程巡彈,命名為「勁蜂IV」。Kratos 無人系統部門總裁史蒂夫·芬德利(Steve Findley)表示,研發工作自今年年初啟動,進展迅速,但未透露具體細節,只確認「勁蜂IV」是 MQM-178 系統的衍生產品。
現正最夯:四小黨合作力拼2026選舉 目標淘汰投機民眾黨、亂政國民黨
具名消息人士稱,「勁蜂IV」射程至少可達 1,000 公里,可覆蓋中國主要城市,包括北京和上海。該系統預計於本月稍晚的台北航空航太與國防技術展覽會上首次亮相,屆時將披露更多細節。
MQM-178 Firejet 原為防空訓練靶機,長 3.3 公尺、翼展 1.9 公尺,飛行速度接近 0.7 馬赫,可攜帶有效載荷。其衍生型「飛狼」(Airwolf)可用於巡航、護航或作為先進戰鬥機的「忠誠僚機」,航程達約 640 公里,可在空中停留超過一小時,並可透過降落傘回收。

近年來,Kratos 與美國創新公司 Shield AI 合作,將人工智慧自主套件整合到無人機中,使其可進行編隊飛行與戰術機動。媒體報導,MQM-178 衍生型正增加導引系統與彈頭,從防禦性訓練工具轉變為進攻性武器。
軍事評論員埃里希·施(Erich Shih)表示,雖然性能不及雄風二號(HF-2E)巡航導彈,但「勁蜂IV」成本僅為後者的一小部分,可作為「高低混合」戰略的一環,結合昂貴巡航導彈與大量低成本無人機,壓迫對方防空系統。

台北國防安全研究院分析師舒孝煌指出,烏克蘭的經驗顯示,大規模、簡化的無人機系統可產生顯著戰略效果。台灣的改造策略借鑒了烏克蘭「火烈鳥」巡航導彈模式,即修改現有設計而非完全開發新型武器。
專家警告,自殺式無人機同樣屬於消耗性資產,需要大規模生產線。逢甲大學助理教授紀東昀表示,「勁蜂IV」的下一步目標是提升導引精度與彈頭重量,以增加戰場效能。
同時,台灣正加強與美國合作。《金融時報》報導,五角大廈國防創新部門(DIU)將年底前向美國在台協會(AIT)派駐聯絡官,專責無人機及其他軍民兩用技術領域,包括網路安全、人工智慧與先進材料。AIT 主任雷蒙德·格林指出,美台在製造與系統設計上互補,可在無人機等領域取得優勢。
國科院亦與多家國際新創公司合作,包括與 Anduril 簽署共同開發 Altius-600M 攻擊無人機的諒解備忘錄,並在台灣設立辦事處。今年首批無人機已送達台灣,計畫供應 1,000 架。專家指出,台灣此舉有助於擴大本地防衛生產能力,並在全球防務供應鏈重組中取得有利位置。

對比之下,北京亦加快無人系統與反無人機技術發展。九三閱兵式上,中國展示了隱形無人機、偵察與打擊無人機、水下作戰平台以及搭載人工智慧反無人機系統的裝甲車。前國防部新聞秘書盧德允表示,台灣在無人機運用上仍偏慢,需低成本、大量生產,作為削弱敵方實力的消耗性兵器。
印度國防安全研究院舒教授亦指出,台灣在反無人機技術上的投入不足,必須加強,以應對解放軍潛在威脅。
台灣與美國的合作,以及低成本無人機計畫的推進,被視為面對中國軍事壓力的戰略調整。專家指出,這一策略旨在提供靈活、高效、可大規模部署的遠程打擊選項,以應對台海地區可能的衝突。

中國九三閱兵出現的多款新型無人機。 圖 : 翻攝自央視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