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化浪潮與少子化衝擊下,許多弱勢家庭的孩子仍面臨課業落後與生活匱乏的難題。對這些孩子來說,放學後的黑夜不只是時間上的空白,更是孤單與不安的象徵。然而,坐落在台中大里的《拾本書堂》,卻有一盞燈長明不滅。這裡白天是閱讀空間,夜晚則化身課後輔導教室,陪伴孩子度過學習與生活的挑戰。
此次 NewTalk 記者專訪網銀基金會,聽他們娓娓道來課輔計畫的起源與發展。從2021年僅有 7 位孩子報名參與,到如今已累計超過85位學生曾在此接受幫助;從基本的晚餐與功課陪伴,到建立完整的學習規範與獎勵制度,《拾本書堂》一步步走出屬於在地的「教育公益模式」。他們強調:「我們想接住那些制度漏掉的孩子,因為他們才是最需要的人。」
當前熱搜:快訊》柯文哲點頭了!鄭深元:說明資金籌措來源後 柯同意陳佩琪辦交保
從一場對話到行動
採訪時 NewTalk 記者問:「當初是什麼契機讓你們想成立這項課輔計畫?」網銀基金會表示:「其實是在十多年前,網銀國際董事長蕭政豪與基金會執行董事陳大鈞在一場對話中突然萌起了這個想法,『台灣的社會福利制度雖然完善,不過在課後輔導、照顧上,仍有許多孩子需要更多的支持與陪伴。』因此兩人決定不僅僅要做公益,更要聚焦在教育的延續。」「這些孩子並非不努力,而是他們所處的家庭可能遭遇困頓、家庭功能不足或卡在制度的縫隙裡,家長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這時民間力量更應該挺身而出。」
書堂的夜晚:從 7 人到 85 人的陪伴
課後輔導自2021年展開,最初僅有7位孩子報名參與。基金會透過學校輔導室轉介、家長自行報名,招收低收、中低收、家庭經濟弱勢的學生,逐步擴展至高風險家庭及脆弱家庭的孩子。

「到現在累計已有超過 85 位孩子參與,從小三一路到國三。」基金會補充說明。課輔服務推動後,每學期報名的孩子愈來愈多、有學校老師轉介請求協助的,有家長間互相轉知的,還有孩子很喜歡這裡主動拉同學一起加入。「有些孩子國中畢業後,仍每一天回來課輔班複習功課、請教課業或面臨的人生問題,因為這裡已經是他們的另一個家。」
陪伴與規範:孩子不是孤軍奮戰
網銀基金會指出:「有些孩子回家可能連晚餐都不一定有,我們這裡除了提供課業上的輔導外,我們還提供晚餐給這些孩子們吃,我們希望至少他們在這裡能吃飽、能安心寫功課、把之前不會的都補上。」基金會補充,他們希望將《拾本書堂》給孩子們營造一個不會枯燥乏味,而是溫馨卻不失秩序的課輔班,孩子們先享用基金會準備的晚餐,再由老師指導完成課業。

NewTalk 記者聽完問道:「那在這過程中,會有出現學生不願意來或來了卻不願意學習嗎?」他們指出,課輔班裡也有不少叛逆的孩子。有學生因厭倦學習而選擇離開,後來又主動回來。「因為他發現回家沒飯吃、沒人陪、功課更完成不來。」基金會坦言,這些真實的家庭困境,往往比課業問題更棘手。
因此在課輔班中有設立班規與獎勵制度,要求孩子不能只來「吃飯交朋友」,而是真正要在學業上進步。「你不用考100分,但至少每一科要看到3分、5分的進步,要有想學習的態度和決心。」對於達成進步的孩子,基金會提供點數獎勵,可兌換文具、生活用品、禮券等。「孩子們許的願望很簡單很單純,一支和同學一樣好用的自動鉛筆、一本新的筆記本,就足以讓他們努力。」正因如此,課輔班的存在顯得更有意義。其中一位原本在班級較中後段的學生,在老師鼓勵下考上國立高職。「她說在這裡敢問問題,在學校反而不好意思。這就是改變的起點。」
師資與陪伴:大學生老師的角色
關於課輔的部分,NewTalk 記者詢問:「那這些課輔老師們都是從何而來呢?」他們表示,課輔班的師資除了正職課輔老師外,多數是來自於中興大學的兼職大學生。「我們優先錄取家境弱勢的大學生,讓他們一方面補貼學費和生活費,一方面成為孩子的榜樣。」一位曾任課輔老師的大學生向基金會分享:「剛開始只是想多一點零用錢,但後來發現這裡給的不只是薪水,而是一種影響生命的力量。」他與同儕不僅協助課業,更在孩子在升學困惑時,可以分享大學生活的豐富多彩,在孩子學習低落或情緒叛逆時,成為傾聽與引導的對象。
延伸教育:走出書堂的旅行
「當我們問起孩子上次與家人出門玩是什麼時候時,有些人想不起時間或回答不出來,有些孩子沒搭過公車、沒搭過火車,更不用說有機會搭乘高鐵。」因此基金會除了課業輔導,也帶孩子一起參與「戶外學習旅行」。從學習搭公車火車及高鐵展開一連串的旅程,走訪了苗栗火車頭園區、鶯歌老街、后豐鐵馬道等地,還有新竹動物園。

「我們希望孩子學會搭大眾運輸,拓展生活經驗、豐富見識。有的孩子甚至是第一次坐火車、坐高鐵。」基金會也分享,這一次的旅行計畫,雖然有收取報名費,但這是一個押金的概念,希望孩子和家長珍視資源,而報名費更全數作為每一位孩子的旅行零用金,每一趟旅行發放300元,可以吃午餐和買買紀念品等,搭配旅行學習單,讓孩子們學習理解金錢的運用和「需要」與「想要」之分,在車資、門票、保險則由網銀基金會全額贊助。
讓燈火繼續點亮
從一間原本規劃作為企業大廳的空間,到如今承載著無數孩子的學習記憶,拾本書堂不只是一個課輔場域,更是一種信念的展現。
採訪最後基金會也向 NewTalk 記者強調:「我們希望孩子知道,不論家庭多麼艱困,他們都有機會透過教育找到自我價值。」在這盞燈光下,黑夜不再孤單,而一個個孩子的未來,也正在漸漸地被點亮。

同學們到鶑歌博物館藝術體驗。 圖:網銀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