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新創公司安杜里爾(Anduril)創辦人拉奇(Palmer Luckey)8月4日訪台,同時交付我國對美軍購的首批291架Altius-600M攻擊型無人機給陸軍。作為一款反裝甲遊蕩彈藥,Altius-600M具備情報、監視、偵察(ISR)與精準打擊能力,專為對抗戰甲車輛設計。然而,台灣特殊的海島氣候、地形環境,以及該無人機的戰術定位,引發對其實際效能的質疑。特別需要強調的是,Altius-600M雖是新世代武器,但絕非無懈可擊的「神器」,其在台灣的適用性與戰術價值需審慎評估。筆者將從台灣氣候特性(西南季風與東北季風)、反裝甲無人機的戰術定位(陸上與海上應用)、無線電訊號穩定性三個面向,深入分析其局限性,並突出「新武器而非神器」的現實。

台灣特殊海島氣候對中小型無人機的挑戰

台灣特殊氣候型態,受到西南氣流持續影響,中南部地區常出現強降雨,雨量驚人也易致積淹水。 圖:翻攝自臉書「南投人聊天室2.0」

台灣位於熱帶、副熱帶季風區,受夏季西南風與冬天東北季風影響,氣候多變,地形複雜,中央山脈與沿海地形導致氣流紊亂,對中小型無人機如Altius-600M的飛行與任務執行構成嚴峻挑戰。外界對其性能的過高期待,容易忽略其作為新武器的環境適應限制。

精選報導:楊宏基觀點》由訓轉戰VS.滴水穿石?!忌本末倒置、馮京當馬涼

夏季西南風(6月中至9月中)常挾帶豪雨,台灣中南部迎風面降雨量可達數百毫米,強陣風與低能見度對無人機操作不利。Altius-600M作為一款12公斤級的定翼無人機,雖具備長航程(約440公里)與4-5小時滯空能力,但其輕量化設計在抗風與防水性上存在局限。公開資料未明確說明其是否針對台灣高濕度與暴雨環境進行特殊防護,電子元件(如感測器與通訊模組)可能因豪雨而受損。過去台灣海巡署採購的旋翼無人機,因未充分考慮海上風雨環境,導致妥善率低,凸顯氣候挑戰的現實。Altius-600M若未針對台灣夏季極端天氣優化,其部署效能將受限,難以成為解決所有問題的「神器」。

冬天東北季風(10月至次年4月)帶來強風(6-8級,約10.8-17.1 m/s)與低溫,北部與東北部沿海常有霧氣與低能見度。Altius-600M的定翼設計在強風中易受氣流擾動,影響姿態穩定性與精準打擊能力。其光學與紅外線感測器在霧氣環境中的效能可能下降,降低情報蒐集與目標鎖定的可靠性。雖然其模組化設計允許搭載不同酬載,但公開資料未證實其是否具備針對台灣冬季氣候的專屬調校。相較之下,台灣自製無人機(如銳鳶)在設計時已考慮本地環境,但仍需大量實測。Altius-600M作為新武器,其氣候適應性尚未經充分驗證,遠非「神器」般的萬能解決方案。

台灣中央山脈與沿海地形導致風切與亂流頻繁,尤其在颱風或季風期間,山區氣流變化劇烈。Altius-600M的飛控系統需具備高度自主性與即時修正能力,才能應對此環境。然而,其輕量化設計可能限制其在複雜地形中的穩定性。外界對其先進技術的過高期待,忽略了其作為中小型無人機的物理限制,無法完全克服台灣地形與氣候的挑戰。

反裝甲無人機的戰術定位:陸上與海上應用的質疑

美國安杜里爾工業公司研製的首批 Altius-600M 自殺無人機。 圖:翻攝自直擊全球熱點

Altius-600M定位為反裝甲遊蕩彈藥,主要針對戰甲車輛與高價值目標,但其戰術角色在台灣防衛作戰中的實際價值需進一步檢視。其作為新武器的潛力無可否認,但絕非能扭轉戰局的「神器」。

Altius-600M在陸上反裝甲任務中,可有效摧毀戰車或裝甲車,增強國軍灘岸守備旅的火力。在台灣的作戰環境中,早期預警與灘岸阻擊是首要任務,無人機應優先用於情報蒐集與火力引導,而非僅限於反裝甲。傳出陸軍有意增購2032架Altius-600反裝甲攻擊無人機,是否意味國軍在灘岸防禦階段未能有效阻敵,解放軍已成功登陸,戰局進入被動階段?而進入城鎮戰後,Altius-600M的長航程與滯空時間雖有利於對敵作戰,但事實上即是不足以應對大規模登陸威脅。外界對其「改變不對稱戰力」的期待過高,忽略了其作為新武器的數量與戰術限制,遠非「神器」。

若Altius-600M用於海上任務,針對解放軍登陸舟波或兩棲裝甲車,其操作環境更為嚴苛。海上強風、波浪與鹽霧對定翼無人機的穩定性與機體耐久性構成挑戰。其反裝甲彈頭是否適用於快速移動的海上目標(如氣墊登陸艇)尚未得到驗證。解放軍的兩棲登陸裝備常配備防空系統,可能對中小型無人機構成威脅。Altius-600M的匿蹤性與電子戰能力未見詳細公開資料,其在敵方防空範圍內的生存性存疑。外界對其海上應用的期待,忽略其作為中小型無人機的物理與技術限制,難以視為「神器」。

無線電訊號穩定性在台灣環境中的挑戰

美國最新對台軍售案包括彈簧刀300型及ALTIUS 600M-V兩款攻擊型無人機系統,總價約3億6020萬美元(約新台幣116.65億元)。 圖:中央社

無人機的操控與資料傳輸依賴無線電訊號,台灣的氣候與地形對訊號穩定性構成顯著挑戰,進一步凸顯Altius-600M作為新武器的局限性。

西南季風的豪雨與東北季風的強風會導致訊號衰減,尤其在高頻段(2.4GHz或5.8GHz)中。豪雨可能干擾視距通訊,低能見度與霧氣則影響衛星導航訊號。Altius-600M若採用衛星通訊,可部分緩解視距限制,但其在劇烈天氣中的表現尚未驗證。過去台灣無人機探空任務顯示,衛星通訊需高成本支持,Altius-600M是否具備此能力存疑。其作為新武器,通訊系統的穩定性仍是關鍵瓶頸,遠非無懈可擊。

台灣中央山脈與都市環境的電磁干擾(如手機基地台或軍用雷達)可能中斷無人機通訊。解放軍的電子戰能力(如訊號壓制或誘偏)進一步威脅其導控鏈路。Altius-600M若未整合先進的頻率跳躍或抗干擾技術,其在複雜電磁環境中的表現可能受限。外界對其先進技術的過高期待,忽略了其作為中小型無人機的通訊局限性。

海上環境的波浪反射與鹽霧腐蝕可能影響訊號傳輸。Altius-600M在海上低空飛行時,需克服視距限制與解放軍電子戰的干擾。其通訊鏈路的穩定性直接影響任務成功率,但公開資料未顯示其具備針對海上環境的專屬優化。

Altius-600M:新武器而非新神器

美國將對台軍售總價值逾3億美元的「攻擊型無人機飛彈系統」。圖為Altius-600M無人機巡飛彈。 圖 : 翻攝自Anduril Industries

外界對Altius-600M的期待,源於其作為安杜里爾旗艦產品的先進形象與不對稱戰力的潛力。然而,其作為一款中小型無人機,無法完全克服台灣的氣候、地形與電磁環境挑戰,也無法單憑291架的採購量扭轉戰局。其反裝甲角色雖具戰術價值,但前提是解放軍已登陸,顯示其應用場景的侷限性。海上任務的挑戰更大,訊號穩定性與生存性均需進一步驗證。Altius-600M是新世代武器,但絕非「神器」。其效能取決於環境適應性、數量部署與戰術整合,而非單純的技術優勢。過高的期待可能導致資源錯配,忽略其他防禦手段(如反艦飛彈或電子戰系統)的平衡發展。為提升其在台灣的適用性,建議以下措施:
環境適應性測試:針對台灣季風與地形進行模擬測試,驗證其在強風、豪雨與低能見度下的表現。
通訊系統升級:整合衛星通訊與抗干擾技術,提升訊號穩定性。
擴大採購與訓練:加速滿足2000架需求缺口,並建立專業操作團隊。
技術合作與國產化:與安杜里爾合作,結合台灣資通訊優勢,開發適應本地環境的無人機。

Altius-600M作為新武器,為國軍不對稱戰力注入新動能,但其在台灣特殊環境中的效能受限於氣候、地形與通訊挑戰。其反裝甲角色在陸上與海上應用均有侷限,無法單憑技術優勢成為「神器」。國軍應以務實態度評估其角色,結合其他防禦手段,確保整體戰力平衡。唯有透過嚴格測試、戰術整合與技術升級,Altius-600M才能在台灣的防衛作戰中發揮最大價值,而非被過分神化。而且說真的,如果真的好用,正在打仗的烏克蘭怎麼不向美國索要?又或者怎麼不賣給鐵板盟友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