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檔股債平衡型ETF——「凱基美國Top股債平衡」(00980T)於上週五(8 月 15 日)正式掛牌;不到一週,凱基投信再推出第二檔股債平衡型ETF「凱基雙核收息債股平衡」(00981T),來滿足投資人愛領息的需求。

凱基投信表示,台灣投資人愛領息,而隨著國企業獲利成長率增速趨緩,台股現金股利殖利率的合理期望值也跟進下調。追求息收有相對平穩的選擇,例如有票息作支撐的債券,只要選對種類,殖利率有更高機率優於高股息;若再搭配具成長動能的台股部位,可望組成「收益+增值」的攻防兼顧投資組合。

延燒焦點:來的太快!谷月涵看好台股年底前還有上漲空間:短期不會碰到風險

同樣都主打股債平衡的ETF,00981T 與 00980T 兩檔究竟有何不同?表現能優於高股息嗎?分別適合誰?新頭殼在此整理。

00981T 與 00980T 之配置差異

兩檔都是平衡型ETF,在資產配置上卻有明顯不同。已經掛牌的 00980T 屬於「美國平衡型」投資組合,該ETF的投資組合配比維持在 70%的美股前十大巨頭30%的美國公債,以兼顧龍頭股的「成長力」及公債的「風險緩衝」、固定收益效果。並透過「再平衡」機制,基金能自動在市場波動時,達成「高賣低買」作用,維持固定風險水準、優化長期性的報酬。

值得一提,00980T 的債券資產部分,為配置於 3~10 年期的美國公債。選擇 3~10 年期的債種,既能享有美國公債避險功能,還能帶來穩定的息收;並比超長天期債券更能靈活應對利率波動,有效平衡利率風險。

至於新推出的 00981T,則是一檔結合「台股+公司債」的平衡型ETF,該ETF的投資組合將更加注重於「息收表現」與有效管控市場「下行風險」等目的。其投資組合維持在 70%的中長天期BBB級全球公司債及30%台股市值前 25 大的龍頭企業。既可獲得更優化的債券收益,選擇台股又能追求股票增值潛力,同時沖抵台幣的匯兑損失。

00981T 台股前十大部位,包含了約兩成的台積電(2330)以及聯發科(2454)、鴻海(2317)、中信金(2891)、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廣達(2382)、聯電(2303)、長榮(2603)、華碩(2357)等常見的權值股。

此外,00981T 所配置的成分債券,鎖定全球BBB級投資等級債布局,其存續期間約大於 10年,並加入「票息率強化機制」及「收益率強化機制」,前者為在選債券時排序取債息殖利率前 100 強的債券,而非固定一個數字於天花板或樓地板,以因應未來央行利率政策轉變下,仍能選到息率較佳的公司債;後者則為將殖利率高的債券給予較高權重,以增強票息收益與含息報酬率。

00981T 拚穩定息收 能優於高股息?

相信近三年來有投資國內債券ETF的人,在歷經 2022 年聯準會(Fed)激烈升息、今年四月的關稅衝擊及新台幣的匯率波動後,可能目前仍處於虧損。而高股息近年吹起「降息」風,也無法讓投資人獲得穩定收益。

債券資產要拚配息率,真有可能贏過高股息?凱基雙核收息債股平衡ETF(00981T)研究團隊表示,回測過去十年,00981T 的債券部位追蹤指數票息率與「臺灣高股息指數」殖利率相比,後者殖利率最高在 2019 年曾觸抵 8.9%,但隔年即回落至 5.9%,去年,更直接從前一年近 8%水準腰斬至剩 3.9%,平均配息水準起伏不小;反觀,00981T 債券部位追蹤指數票息率,有 7個年度高於高股息指數的殖利率,且十年來票息水準最高達 8.1%,最低仍有 7.2%,顯見配息水準變化相對不大。

凱基雙核收息債股平衡ETF團隊補充,若以 2013 年五月為起始基準點,經過 12年後,高股息指數累積含息報酬率 226%,反觀 00981T 的股票部位追蹤指數,同期間之累積含息報酬高達 494%;可見,只要配置的成分股具備上漲動能,即便是以市值而非配息殖利率作為選股依據,投資時間拉長後,依舊能繳出遠勝高股息指數平均的成績。

兩檔平衡型ETF分別適合誰?

若是只追求長期高報酬成長,不論股市波動風險多大都能承受的投資人,或許可以 100%持有股票資產;但對於風險承受度沒那麼大,又想穩定領息的投資人。由指數自動做好股債資產配置的被動式ETF,或許是該考慮的方向。

由於 00980T 是明確專注於美股的成長爆發力,同時又能部分沖銷美股大跌風險、並捕捉公債的穩健收益;因此,對於想要投資美國尖牙股,卻害怕劇烈波動、又懶得研究如何資產配置的投資人,該檔ETF可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並於每年 6、12 月進行除息。

而若像是退休族,抑或領債券息收,同時想兼顧利率與匯率波動風險的投資人,以一擋「債 7 股 3」雙引擎的 00981T,即可完備收益成長雙核心。平衡凱基雙核收息(00981T)預計於 9 月 9 日展開募集,適合想一檔ETF追求配息+成長的人留意。

※Newtalk提醒您:
#投資一定有風險,投資有賺有賠,投資前應檢視自身能力,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