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達美航空(Delta Airlines)一架從鹽湖城飛往阿姆斯特丹的國際航班,於美東時間 7 月 30 日驚傳遭遇強烈亂流,導致機艙劇烈搖晃,乘客甚至被拋飛撞上天花板,現場如同災難片。飛機緊急轉降明尼阿波利斯機場,最終造成至少 25 人受傷送醫,其中部分為頭部外傷與脊椎傷害。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 引述乘客事後回憶,當時情況「就像地震一樣」,亂流發生時毫無預警,飛機突然下墜,許多人在座位上彈起撞到上方行李艙,餐車與飲料灑滿地板,氧氣面罩也在混亂中掉落。

持續更新:蘇丹飛機被炸! 來不急下機 阿聯酋運40傭兵給快速支援部隊遭集體殲滅

美國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波音 747遇到亂流,緊急迫降造成 25 人受傷。 圖:翻攝自 X

根據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統計,2009 年至 2024 年間,美國已有超過 200 起因亂流導致的重大傷害案例;而在去年,一架從倫敦飛往新加坡的航班也曾遇上極強亂流,導致一名 73 歲乘客因心臟病發猝逝。

報導提到,飛行亂流雖然普遍存在於高空航道,但過往多為短暫顛簸,不致釀成嚴重傷亡,但專家憂心的是,隨著全球暖化加劇,亂流的發生頻率與強度也正逐年升高。美國與英國氣象研究指出,氣候變遷導致高空氣流的溫差與風速變異增加,使得最難預測的「晴空亂流」愈發頻繁。

美國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波音 747遇到亂流,緊急迫降造成 25 人受傷。 圖:翻攝自 X

晴空亂流發生時,通常無明顯雲層或雷雨警示,雷達難以偵測,令飛行員防不勝防。研究數據顯示,2020 年北大西洋上空的強烈晴空亂流比 1979 年增加 55%,而美國本土的相關發生率也上升了 41%。有科學家預測,若地球暖化趨勢持續,未來數十年內,足以造成乘客受傷的亂流頻率可能翻倍,甚至增至 3 倍。

報導中氣象專家指出,亂流成因可概括為 3 類 :

首先是地形因素,例如飛越安地斯山脈、洛磯山脈、或阿爾卑斯山等地的航線,因氣流遭遇山脈阻擋而產生類似海浪翻湧的擾動氣流,是亂流高風險區。

其次是雷雨或強烈對流雲系,尤其在熱帶地區最為常見,即使飛行員避開主要雷雨帶,仍可能陷入周邊多雲層造成的亂流「夾擊」。

最後是晴空亂流,這類亂流多發生在噴射氣流邊緣,位置多變且難以預測,是目前最棘手的空中風險之一。

根據氣流預測網站 Turbli 分析超過一萬條航線的數據,全球最常出現亂流的航線之一,是從阿根廷門多薩飛往智利聖地牙哥的短程航班,需穿越高聳的安地斯山脈,因此亂流頻仍。Turbli 創辦人馬可斯形容,山脈就像河中的大石頭,氣流流經時會翻騰激盪,亂流便因此形成。

在美國,從丹佛與鹽湖城出發、穿越洛磯山脈的航班,則是境內最常遇亂流的航線;歐洲方面,以飛越法國、瑞士與義大利阿爾卑斯山的航班最為顛簸;亞洲則以日本上空因穩定強勁的噴射氣流而亂流頻繁,東京至名古屋的國內線亦榜上有名。

雖然亂流無可避免,但專家提醒,乘客最基本的安全措施就是「繫好安全帶」;目前預測技術已能掌握約75%的亂流情況,未來隨著氣象模型進步與衛星監測系統強化,預測能力可望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