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體《共同社》(Kyodo News)今天(29日)刊登獨家報導,指日本防衛省正針對首款國產長射程導彈「12式反艦飛彈增程改良型」(12SSM-ER)的首個部署地點進行最後協調,計劃選定陸上自衛隊熊本市「健軍」駐地,預計於2025年度末完成部署;部署完成後使日本正式具備對敵基地攻擊能力,因應中國在南西諸島周邊的軍事施壓。《共同社》還報導,防衛省計劃2026年春季起在大分縣「湯布院」駐地部署該長射程導彈,甚至未來還要在沖繩縣「勝連」分屯地部署。
報導指出,熊本市「健軍」駐地將部署的為地面發射型12SSM-ER,射程約1000公里,可從九州發射覆蓋中國部分地區,將由第5反艦導彈聯隊負責操作運用。除地面發射型外,防衛省正研發艦射及空射型12SSM-ER,並推進「島嶼防衛用高速滑翔彈」及「高超音速導彈」等長射程導彈研發,相關經費將列入下年度預算。另外,2026年春季將完成海上自衛隊金剛級(Kongo-class)驅逐艦「鳥海號(JS Chokai DDG-176)」的升級改造工作,將成為首艘配備美製「戰斧」(Tomahawk)巡弋飛彈的日本神盾驅逐艦;該艦以長崎縣佐世保基地為母港,可應對中國、北韓威脅。
當前熱搜:賴總統召開視訊會議了解各縣市災情 黃偉哲感謝中央關心與支援
日本政府自2020年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提出反擊能力相關談話後,於2022年底《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中正式確立對敵基地攻擊能力政策。不過,長射程導彈部署在民間仍有爭議,部份意見擔憂部署地點可能成為敵方首要打擊目標,且違背日本「專守防衛」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