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規定,今年元旦起,國內旅宿業者不得在房內「主動提供一次性備品」,遭消費者質疑旅宿業者明明減少成本,卻未反應在房價,根本就是「變相漲價」。對此,消費者保護基金會實際調查發現,確實存在部分業者要求旅客購買高價備品情形,建議國內旅宿業可效仿日本飯店,於櫃台設置備品取用區,不再額外收費,在環保和便利間取得平衡。

因應全球減碳、減塑趨勢,環境部要求國內旅宿業者自今年元旦起,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個人衛生用品,同時鼓勵消費者自備梳子、牙刷、牙膏、刮鬍泡、刮鬍刀和浴帽等6種一次性衛生用品。就連洗髮乳、潤髮乳、沐浴乳和乳液等4種液態盥洗及保養用品,也需改為180毫升以上固定式瓶裝或壁掛等「較大罐」方式提供,減少塑膠包裝。然而,消費者反應,旅館不提供一次性備品後成本減少,房價卻未變動,甚至不少旅館開始在大廳售賣各式高價備品,根本是變相漲價。

當前熱搜:「投票查不到資料、1小時投不到20人」 江肇國揭台中選務一堆狀況

針對消費者質疑,消基會實際查訪國內共172間觀光署核可的合法旅宿業者,發現仍有2家業者主動提供一次性備品;102家業者收費後提供備品;另有5家業者設定條件提供備品;24家業者完全不提供備品,需要消費者自行外出購買。

消基會表示,台灣環保政策在消費者體驗方面仍有待加強,建議國內旅宿業者效仿日本飯店模式,在櫃台設置免費取用區,或提供可重複使用的備品,亦可以公益回饋或環保折扣等方式,提升消費者參與意願,在環保和便利間取得平衡。

除了更改制度外,消基會也建議環保署加強消費者教育,提升國人環保素養,同時鼓勵業者在不提供一次性備品時,提供免費索取、合理收費等替代方案,避免環保政策成為旅宿業者變相漲價的方式,造成消費者體驗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