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偶然的就醫看診,意外成為挽救行動能力的契機。一名經營小吃攤的黃姓男子,生活規律、無不良嗜好,卻在去年出現雙側髖關節劇痛與明顯跛行,不僅影響工作,也讓日常行動變得困難。所幸他姊姊日前至光田綜合醫院就診時,留意到院內一張「正前開人工髖關節置換術(DAA)」的衛教海報,症狀與弟弟情況如出一轍,於是立即帶他就醫。

骨科醫師劉廷瑜經臨床檢查與影像判讀,診斷黃先生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他指出,該疾病因股骨頭血流受阻導致骨細胞壞死,典型症狀為髖部深層疼痛、跛行與活動受限,嚴重時可能無法行走,隨後黃先生接受正前開髖關節置換手術,目前已順利恢復行走,短短兩週即重返工作崗位。

持續更新:(影)「打糕不打仗!」台中國際「糕」豐會開跑 跨國文化交融打造觀光新亮點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ONFH)好發於30~50歲男性,常見原因包括長期酗酒、服用類固醇或髖部創傷。但劉醫師也表示,目前臨床觀察顯示,約半數患者找不到明確成因,如同黃先生雖無酗酒、無服用類固醇、也無受傷紀錄,卻仍罹患此病。由於早期症狀常被誤認為關節退化,患者易輕忽,延誤治療時機。

醫師劉廷瑜指出,正前開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國際間近年廣受推崇的髖關節置換技術,尤其在美國已有超過一半的初次置換手術採此方式。該術式透過大腿前側進入關節空間,不需切斷主要肌肉與肌腱,可減少術後疼痛、降低出血量、縮短復原時間,對於需快速重返工作或注重活動能力者尤其適合。

他補充:「傷口約6~8公分,隱藏於鼠蹊部皮摺(俗稱比基尼線),也較符合現代人對外觀的重視」,DAA也可視為目前兼具復原效率與美觀的標準化手術選項之一。

醫師劉廷瑜強調,髖關節是支撐人體重量的關鍵關節之一,一旦出現問題,不僅影響行動,更可能連帶影響膝蓋、脊椎與生活品質。他呼籲民眾重視骨骼健康,尤其中年族群若出現髖部異常疼痛,應提早尋求醫師協助,不要把「走路困難」當成老化的必然結果。

他也提醒:「這不是單純的老化,而是一種骨骼的沉默危機。」若出現長期髖關節疼痛、行動受限,甚至跛行現象,就應儘速接受專業評估與影像檢查,避免延誤黃金治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