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今天(23日)公布「114年6月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統計」,數據顯示受進口車延後交車及下游產業、經銷商備貨保守影響,汽機車批發業營業額年減18.7%,建材批發業年減5.4%,綜合商品批發業年減7.7%。美國2025年4月宣布對臺商品課徵32%「對等關稅」政策,雖暫緩90天至8月1日生效,仍對市場信心造成顯著衝擊,加劇批發業衰退。

汽機車批發業受進口車交車延遲影響尤重,關稅不確定性使消費者觀望情緒濃厚,豪華車市場掛牌數年減近三成。經銷商為降低庫存風險,採保守備貨策略,導致批發交易量銳減。建材批發業則因房地產市場低迷及全球原物料價格波動,需求疲軟,年減5.4%,反映建築業景氣放緩。綜合商品批發業受零售端需求不振及供應鏈挑戰影響,年減7.7%,顯示內需市場復甦力道尚未傳導至批發環節。

延燒焦點:李恕權再談大罷免!全民怒火原因 有人受外力因素出賣主權

美國關稅政策對出口導向產業的衝擊不容忽視,特別是汽車及相關零組件。《彭博》經濟學家預估,若32%關稅正式實施,臺灣對美出口可能銳減63%,GDP下滑3.8%。執政團隊強調正與美方談判爭取優惠稅率,並推出因應策略支持受衝擊產業。專家建議,批發業者應多元化供應鏈,並與下游合作推出促銷,刺激消費。後續需密切關注關稅談判進展及房市復甦動能,以緩解批發業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