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夏季的午後,一根根柔軟的毛根不再只是童年玩具,而化為藝術家簡愛樺筆下溫柔卻堅定的語言,述說著重生與療癒的故事。由中友百貨主辦的《印象花語:簡愛樺毛根藝術創作展》即日起至9月8日於A棟10樓創意平台溫柔展開,展覽以纖維藝術為媒介,將個人生命歷程與印象派美學融合,打造一場深具情感厚度的藝術對話,也為觀眾提供一處在繁忙日常中靜靜安放情緒的心靈角落。
藝術家簡愛樺出身景觀設計領域,過去專注於公共空間與環境美學的設計實踐,擅長捕捉自然與人文之間的細膩連結。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健康挑戰,迫使她放下手邊的規劃案與案場管理,轉而專注於自己的內在修復。她將這段復健旅程轉化為創作能量,選擇「毛根」這一充滿童趣卻具可塑性的材料,透過彎折、編織、堆疊與上色等手法,賦予作品溫潤而堅實的生命力。
現正最夯:法軍航母南海獵潛艦變「被圍獵」? 遭中40軍艦「貼臉監控」 低調撤離
「每一根毛根的編織,都是一場與自己的對話。」簡愛樺說。對她而言,創作是一種自我療癒與重建的過程,是在低谷中重新尋回內在秩序與寧靜的練習。
本次《印象花語》展覽共規劃四大主題系列,透過毛根這種童趣又具延展性的材料,回應印象派對光影與情感瞬間的描繪,同時映照創作者自身走過病後修復的生命歷程。
在「光影系列」中,簡愛樺以立體毛根構成畫框式作品,重新詮釋梵谷《星夜》等印象派經典畫作,透過繽紛色線重現光影流動與時間感,使19世紀藝術語彙在當代材質中重獲新生;「花語系列」則將花朵作為情感載體,運用柔和色調與桌飾型編織創作,搭配象徵印象之美的傘狀設計,傳遞祝福與交流,營造輕盈溫潤的療癒氣息。
「再生系列」則以枯枝與山水造型為創作語彙,結合底部起伏的地景構成,象徵生命的循環與蛻變,也呼應創作者身心重建過程中所孕育出的堅韌與希望;最後的「影片說明與作者介紹區」透過紀錄影像與訪談,帶領觀者走進創作背後的真實故事,理解每一件作品如何承載藝術家與自身對話的歷程與情感轉譯。
簡愛樺表示,她曾是一位快節奏的設計工作者,習慣在城市與時程間奔波;而如今,她選擇用一根根毛根慢慢編織出空間與節奏的秩序,也學會與自己的身體與情緒和平共處。創作於她,不只是藝術,更是療癒的語言。她希望透過這場展覽,邀請觀者一起放慢腳步,感受毛根所傳遞的柔韌與溫度,在作品的空隙中,找回自身的節奏與平靜。
中友百貨表示,本次展覽特別與B棟13樓的《印象派150th光影藝術展》相互呼應,前者以科技沉浸體驗呈現印象派大師筆下的光影魅力,後者則透過纖維藝術轉譯同樣的藝術精神。觀眾可在兩館之間感受到不同媒材、不同視角下的「印象派共鳴」,打造豐富多元的夏日藝術巡禮。

色彩與纖維交織出的,不僅是視覺意象,更是療癒與重生的溫柔語言。 圖:中友百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