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是現代的基軸貨幣,在未來,美元是否仍能維持其王者的地位呢?對於《基軸貨幣國家無法靠關稅解決貿易赤字的宿命》,來自葡萄牙的政治學者布魯諾・馬薩恩斯(Bruno Maçães)做出了深入的解析。他認為:只要全球貿易與金融體系繼續存在的話,世界就很可能就會以基軸貨幣為中心而繞著運轉。對於發行這個貨幣的國家來說,這是龐大的權力與財富的來源。
延燒焦點:關稅風暴席捲全球 沒有緊急預備金小心付出這些致命代價
美國只要印製美元,那它就能用美元來換取糧食、石油、智慧型手機或汽車。只要在中央銀行的帳簿上輕點一下而增加新的美元的話,各種產品就像施了魔法一樣,可以唾手可得。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全世界的人都渴望美元並需要美元的緣故,即使是耗費巨大心力製造的產品,只要能換成美元的話,人們也會欣然地將產品加以割愛。如果用阿根廷的披索試試做出同樣的事情的話,那麼其結果必然會是被拒之於門外,而會被告知說:「下次帶美元來。」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對這種情況會感到高興。中國外交部在 2023 年的白皮書中指出:
「一張 100 美元鈔票的製造成本僅約 17 美分,但美國以外的國家若要取得這張 100 美元的鈔票,就必須拿出價值 100 美元的產品。美國因為美元而擁有了非凡的特權。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即使持續出現貿易赤字,但經濟仍不致於陷入困境的原因。美國只是用一張張不過是紙片的鈔票而已,它就攫取了其他國家的資源與工廠。這一點,早在半個世紀以前,就有人指出了。」
但是當我們考慮到現今絕大多數的貨幣已經是以電子的形式存在時,我們可以說中國外交部是高估了美國為了獲得價值 100 美元商品所付出的實際成本。其實,美國發行美元,幾乎是零成本的。
當我們回顧近數百年的歷史,而觀察霸權國家的更替時,就會發現它幾乎是與《基軸貨幣的更替》相互重疊的。雖然中間可能有一些時差存在,但充其量只是 20 到 30 年的時差而已。假如美國失去世界的霸權的話,那麼美元早晚很可能會變成不是全球的基軸貨幣。而這樣的巨變,也許會在世界大戰或毀滅性的金融危機之後才會到來。
二、基軸貨幣的詛咒
或許有人會認為,身為霸權國家,理應能在事前就防止這種未來的發生。畢竟只要開動印鈔機的話,就能像鍊金術士製造出黃金一般,獲得比黃金更有價值的東西。但是,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而這正是耐人尋味的地方。
直說吧!擁有基軸貨幣固然是一種特權,但同時也是一種詛咒。請想起曾在網路上流行過的那一句格言:「好運氣的時代會讓人類變得軟弱。」古代希臘史家波里比阿(Polybius)以及中世紀伊斯蘭世界的史家伊本・赫勒敦(Ibn Khaldun)也曾做過類似的觀察,而這句格言不僅適用於人類,同樣也適用於貨幣上面。
假設有一個國家,它只要印鈔票就能獲得繁榮的話,那麼它很可能會逐漸失去對物品生產的興趣。而這個原因其實不必刻意從心理層面去分析,單從貨幣運作的機制就能夠加以解釋。
當全世界為了儲蓄、投資或是投機而爭相持有《以基軸貨幣來計價的資產》時,該貨幣的匯率必然會被推高到遠遠超過其實際價值的比率而被人們加以交易。
結果就是,這種貨幣的匯率將不再反映全球貿易市場的供需情況,也失去了調整《貿易收支不平衡》的功能。換言之,基軸貨幣國的產品會因匯率過高而變得是不自然的昂貴,導致在全球市場上極難銷售這個國家的產品。而這也正是基軸貨幣國家的製造業、農業以及相當部分的服務業外移到其他國家的原因。最後所剩下的,就只剩以資金運作為核心的金融業。
美國總統川普對於美國巨額的貿易赤字頗有微詞,但他似乎並未理解這背後的根本原因。
造成貿易赤字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國對美國的出口品課徵關稅或是設置障礙的緣故,而是因為全球有龐大的資金流入美國,並且有一個階層是依靠這股資金的流動賺取了數兆美元的利益。
如果真的要消除貿易赤字,只要減少或限制這股資金流即可。但是,這將直接損害華爾街的利益,因此在實際操作上要減少或限制這股資金流幾乎是不可能實行的。
作者:張正修/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