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關稅談判結果至今仍未公布,引發產業界焦慮,由藍白智庫組成的民間版衝擊影響評估團隊,邀前台大校長管中閔擔任召集人,今(21)日召開期中報告成果,報告指出,受訪的 238家廠商中,已有逾五成稱受美國擬課關稅的影響,且一旦課徵幅度 20%,逾半數企業預估營收將減少 10%~30%,其中更有 26%直指恐損失 3成以上。另廠商面臨的最大困境是政策的不確定性,包括美國關稅結果與我國政府輔助政策,籲政府穩定匯率、檢討能源政策、擴大就業措施、設立 AI 轉型專責單位並強化貿易協助窗口,以應對潛在衝擊。
國民黨智庫國政基金會、民眾黨政策會上午召開因應美國關稅「民間版衝擊影響評估」期中報告記者會,由民眾黨政策會執行長賴香伶主持,管中閔、民眾黨立委黃珊珊、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及國政基金會財經召集人林祖嘉等人出席。
當前熱搜:李珠珢爆秘戀韓職球員朴秀宗!親密照曝光 網哭:失戀了
管中閔指出,美國宣布對台灣擬課關稅,對廠商最大的影響是政策的不確定性。首先,當然關稅結果還沒出爐,大家還在猜想到底最後關稅結果如何,造成廠商進退失據,不知如何應變,另為政策的不確定性,調查時,發覺很多廠商反應說對國內輔助政策其實也不確定究竟有什麼,雖然政府做很多公告、宣示等,但很多廠商、特別中小企業廠商對政府究竟能提供什麼資源給他們,要到哪找資源等,其實很多廠商不清楚。
管中閔表示,據調查顯示,受訪的 238家廠商中,有 88.5%為 20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50.5%表示已受到美國擬課關稅的直接影響。在模擬 10%關稅情境下,近六成企業認為營收將小幅下降或無明顯變動,但一旦課徵幅度提高至20%,逾半數企業預估營收將減少10%~30%,其中更有 26%直指恐損失三成以上。尤其規模 50人以下的小型企業所受衝擊最劇烈,35.8%預測營收將減逾30%。報告指出,這類企業通常資本簿弱、客戶集中、議價能力有限,一旦遭遇外部貿易壓力,難以撐過長期陣痛期。
管中閔提到,報告指出,在模擬美國課徵 20%對等關稅的情境下,傳統產業將首波受創。橡膠製品業與其他製造商衝擊最劇,高達六成以上廠商預估營收將縮水逾三成。金屬製品、電力設備、塑膠與基本金屬業等加工產業也普遍預期營收下滑,工具機、汽車零組件等出口導向產業同樣無法倖免。
管中閔說,報告調查與經濟部近期外銷訂單統計吻合:今年 4、5月台灣對美「塑膠、橡膠及其製品」訂單較去年同期衰退 13億元新台幣,「基本金屬及其製品」減少 29億元新台幣。傳統產業銷美訂單已顯著萎縮,反映對等關稅衝擊早已顯現。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電子、資通訊等外銷主力產業,4、5月對美訂單雖大幅增長,但這與美國廠商「提前備貨」效應有關,並不代表無風無險。實際上,調查報告也發現,高科技產業中也有逾四成廠商預估未來營收將明顯下滑,顯示美國關稅政策若進一步延伸至半導體及關鍵零組件,台灣整體出口結構恐將面臨深層衝擊。
管中閔提到,報告中與廠商進行多場座談與訪談,發現台灣中小企業面臨主要困難包括:匯率快速升值、電價與綠電(中小企業難以取得綠電資源)、缺工與人才排擠、AI 與綠色轉型門檻高及政府協助政策的資訊落差。
管中閔指出,民間提出三大政策建議,籲政府應穩定匯率、檢討能源政策,確保電力供應穩定;擴大安定就業措施與勞工保障;建立AI轉型專責單位輔導中小企業升級;建立貿易協助單一窗口,隨時更新政府資訊,整合資源以協助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