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2330)昨(15)日股價再創新高,收盤1,110元,漲幅1.37%,市值突破新台幣28兆元,再度站上全球半導體龍頭地位。吸睛的不只股價,還有外資「又愛又恨」的態度轉變。

先來看看7月4日,摩根士丹利(大摩)突然出具報告,認為台積電受到新台幣升值影響,下修今明年EPS 6%與12%,並指出即便營業費用控管良好,獲利能力仍難免受壓,更點名硬體廠整體營收恐下滑10%。報告一出,市場人心惶惶,台積電當日跌破1100元,投資人恐慌停損。

全站首選:補F-35爬升慢缺陷! 美軍最強非隱形戰機部署日本 與殲-20第一島鏈別苗頭

但有趣的是,分析師林鈺凱表示,事實上7月1日到3日期間,大摩實際卻是站在買方,看似報告寫得悲觀,卻是默默進場。外資報告有時候是刻意「寫給散戶看的」,真正的動作反而藏在籌碼裡。

又根據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最新週日報告指出,台積電有望獲得美國關稅豁免待遇,並建議法人投資人應在本週三(17日)第二季法說會召開前提前卡位。該行看好AI需求持續強勁,推升台積下半年營運表現,有望上修全年營收預期。給予目標價1,288元。

林鈺凱表示,雖然「關稅豁免」的新聞能帶動信心面,但真正撐起台積電股價的,還是以下幾個核心:

先進製程持續超車:3奈米與2奈米的領先地位持續擴大。

AI需求推升產能利用率:HPC(高速運算)與AI晶片客戶擴產,對CoWoS封裝產能需求爆炸成長。

籌碼集中在法人手中:外資持股超過七成,每一次報告背後皆蘊藏操作邏輯。

這些結構性優勢,使得台積電在每一次拉回後,總能吸引資金回流,並創造波段機會。

股民究竟該如何布局台積電?林鈺凱指出,抓住每一個「低點轉折」,如果你從4月股災後的低點800多元抱到現在的1115元,大約報酬率約為35%左右。但若能掌握轉折:黃金右腳買進、回測季線再加碼、除息填息過後再布局、外資報告利空當天低接。「每一個拉回都做進場,來回操作,報酬率可能不是35%,而是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