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授協會舉辦「2024-2025台灣憲政危機系列講座」,首場邀請《今週刊》撰述委員兼焦點組召集人陳燕珩於14日下午以「從立法院擴權、財劃法到預算大戰—國會風暴全解析」為題分析2024年以來新國會的一連串爭議法案對台灣社會與民主造成的影響。其中,國會擴權法案在關鍵條文多被認定違憲或部分違憲。

陳燕珩指出,2024年12月20日立法院通過《憲法訴訟法》修正案,直接癱瘓憲法法庭,導致憲法法庭至今停擺,此為全世界相當罕見的例子。同日,立法院亦修改《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及《財政收支劃分法》,前者造成人民罷免權行使之困難,後者則因缺乏充分討論與規劃,導致多處缺失。

精選報導:(影)5綠委集結中六站路口 疾呼罷掉羅廷瑋這個「國會小混混」

陳燕珩續指,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則是點燃民怨的最後一根稻草,儘管藍白兩黨刪減後仍為史上最高預算規模,卻因為重點刪除機關運作所需的業務費,影響機關正常運作而窒礙難行。陳燕珩警告,更嚴重的是,攸關憲政體制的權力分力,也遭到重大的衝擊。

陳燕珩提醒,今年在野黨以總預算案3.1兆的3%為目標,匡定通刪數額須達939億元,但藍白黨團實際提案的統刪部分僅301億元,導致剩餘638億餘元差額,卻不知實際刪減項目為何。立法院索性兩手一攤,要行政院自行刪減。」此僵局源於台灣特殊的憲政體制。她提出可能的解決方式包括修憲,並建立健全的行政與立法制衡機制,同時呼籲朝野應展開對話。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薛化元表示,根據國會自治原則與規定,立法院三讀僅能針對二讀後之文字修正,不得更動或抽換其內容;但立法院卻無視此規則,直接破壞其職權與程序。並且在此過程中,甚至連實際刪減項目與金額都未能明確說明,此點尤為值得注意。

薛化元強調,更重要的是,現代意義下的憲法,其憲法社會的成立,繫於對人權的保障與權力分立兩大前提。立法院刪除預算是正常職權行使,但是,立法院若導致行政機構或司法機構無法正常運作,進而破壞權力分立之運作,就直接衝擊憲政體制存立的要件。

台灣教授協會舉辦「2024-2025台灣憲政危機系列講座」,首場邀請《今週刊》撰述委員兼焦點組召集人陳燕珩於14日下午以「從立法院擴權、財劃法到預算大戰—國會風暴全解析」為題分析2024年以來新國會的一連串爭議法案對台灣社會與民主造成的影響。   圖:台灣教授協會/提供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薛化元(左)和《今週刊》撰述委員兼焦點組召集人陳燕珩(右)。   圖:台灣教授協會/提供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薛化元(左)和《今週刊》撰述委員兼焦點組召集人陳燕珩(右)。   圖:台灣教授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