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民眾黨以政府超徵為由,喊出「還錢於民」,11日挾人數優勢三讀通過特別條例,匡列特別預算經費上限為新台幣5450億元,並明定每人普發現金1萬元,此舉遭質疑是搶救大罷免,引發爭議。對此,民進黨新竹市議員曾資程今(15)日表示,若此邏輯成立,不分中央或地方政府皆應一體適用,竹市府應普發現金5000元,喊話籲代理市長邱臣遠及藍白議員出來打球,還公共財於市民。
曾資程在臉書發文表示,以新竹市財政狀況分析,新竹市政府主計處公布資料,113年度原預算編列時出現7.12億元的歲入歲出差短(赤字),但決算卻出現33.43億元的歲計賸餘。
精選報導:(影)攻擊不斷!桃園罷團被吐口水 港湖罷團遭逼車 志工:我們不會被嚇退
曾資程說明,依照藍白邏輯推論,新竹市應普發5,000元現金,以新竹市目前財政結餘推算,截至114年6月底,新竹市人口為455,829人,若每人普發5,000元,總金額約為22.79億元,明顯低於市府的歲計賸餘33.43億元。此舉在財務面可行,且不影響市政推動與長期財政穩健。
若藍白在中央主張「財政結餘應普發全民」,曾資程直言,邱臣遠代理市長理應在地方延續此一邏輯,予以執行。若邱臣遠不願配合,則應對外清楚說明其拒絕普發的理由為何。否則,藍白議員理當比照國會做法,在新竹市議會正式提案普發5,000元予市民,方能維持邏輯一致與政治誠信。
「政治邏輯與違憲違法爭議」,曾資程提及,藍白在中央所提出的普發現金提案,遭多位學者批評為違憲或違反預算法,因為立法院依法不得主動增加支出(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5條及《預算法》第62條)。此外,直接動用歲計結餘分配現金,亦未經正常預算程序,未遵循公共資源分配的正當性與法定性原則,易使財政操作流於民粹。
他強調,倘若藍白真心認為「財政結餘應全民共享」,則在藍白議員掌握新竹市議會多數的情況下,理當率先主動提案,將市府結餘用於發放現金給市民,展現政治一致性與改革誠意。否則,中央高舉普發旗幟、地方卻未見行動,將坐實藍白「雙重標準」與「選擇性論述」之指控,不僅暴露中央提案的違憲風險,更揭露其所謂普發現金主張,實為短期政治操作而非長遠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