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臨,戲水消暑活動進入高峰期,但溺水意外的風險無所不在。國民健康署特別提醒,家中的浴缸或澡盆也可能成為致命陷阱,尤其1至4歲的幼童更是高風險族群。儘管最新統計顯示幼兒溺水死亡人數已顯著降低,但事故傷害仍是此年齡層的頭號殺手,家長不論在何處都應讓孩子保持在視線範圍內,絕不可因一時分心而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根據衛福部統計處最新公布的113年國人死因統計,事故傷害高居1至5歲兒童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在「意外溺死或淹沒」項目上,死亡人數從112年的8人大幅降低為113年的1人,此數據反映出國人在幼兒防溺的安全防護上已有顯著進步。然而,夏日戲水旺季的到來,也意味著風險升高,國民健康署強調,從泳池、溪邊到海域,甚至家中浴室,任何有水的地方都不能掉以輕心,以防憾事發生。

持續更新:NONO遭判刑低調轉幕後?幫妻談商演 月收入曝光

許多家長容易忽略居家環境的溺水風險。國民健康署鄭重呼籲,家長在為幼童洗澡的過程中,必須全程陪同且視線完全不能離開。即使是電話鈴響或有訪客按門鈴等突發狀況,也絕對不可以獨留孩子在浴盆中,哪怕只是短暫片刻,都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後果。

針對戶外戲水場合,家長與幼兒應時時保持一條手臂即可觸及的安全距離。教育部體育署也發布了自救與救人的守則,提醒民眾務必遵守「防溺10招」與「救溺5步」。
「防溺10招」為:
一、戲水地點需合法,要有救生設備與人員。
二、避免做出危險行為,不要跳水。
三、湖泊溪流落差變化大,戲水游泳格外小心。
四、不要落單,隨時注意同伴狀況位置。
五、下水前先暖身,不可穿著牛仔褲下水。
六、不可在水中嬉鬧惡作劇。
七、身體疲累狀況不佳,不要戲水游泳。
八、不要長時間浸泡在水中,小心失溫。
九、注意氣象報告,現場氣候不佳不要戲水。
十、加強游泳漂浮技巧,不幸落水保持冷靜放鬆。

若不幸遇到溺水事件,應立即採取「救溺5步」:
一、叫:大聲呼救。
二、叫:呼叫119、118、110、112。
三、伸:利用延伸物(竹竿、樹枝等)。
四、拋:拋送漂浮物(球、繩、瓶等)。
五、划:利用大型浮具划過去(船、救生圈、浮木、救生浮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