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陸軍副參謀長拉胡爾·R·辛格(Lt. Gen. Rahul R. Singh)日前在印度工商聯合會舉辦的「新時代軍事科技」論壇上指控「鄰國大國」,在印度近期進行的「辛杜爾行動」期間,曾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印軍部署的即時情報,迫使印度必須迅速做出應對。

辛格指出,在當時兩軍總參謀長級會談期間,巴基斯坦曾直接釋出訊息,從第三國獲取了我方即時部署資訊,暗示已掌握了印軍某一重要軍事整備情況。他強調,這反映出印度在區域軍事態勢中正面臨複雜的情報滲透與技術挑戰。

持續更新:傳中國交付「巴鐵」40架直-10ME攻擊直升機! 情報曝:為巴「量身打造」改裝

他透露,在「辛杜爾行動」中,印度同時面對「一條邊界與三個對手」,其中巴基斯坦為直接對手,另有鄰邦提供全面軍事支援。他指出,巴基斯坦高達八成以上的裝備由該鄰國提供,對方也藉此「在實戰中測試裝備效能」,等同擁有現成戰場試驗平台。

土耳其產無人作戰飛機(UCAV)Bayraktar TB3。 圖:翻攝自拜卡公司

此外,土耳其也在此次行動中為巴方提供軍事技術支援,特別是「巴伊拉克塔爾」(Bayraktar)無人機的投入,並觀察到大量其他型號無人機參與作戰。

辛格警告,若印巴未來再次爆發衝突,巴方可能將攻擊目標轉向印度人口稠密地區。他表示,此次印方雖未遭受重大民區襲擊,但未來需就此風險做好全面防備。

他進一步表示,「辛杜爾行動」的軍事決策是基於人力與技術情報,識別出 21 個潛在打擊目標,最終選定 9 個目標執行攻擊,並在行動最後階段才完成最終敲定。他強調,這次行動的關鍵在於三軍聯合操作,以及印度掌握衝突升級節奏的能力。

法製陣風戰機在印巴空戰中慘敗,多架遭到擊落。 圖 : 翻攝自瑤音萬里

辛格認為,達成目標後的及時收手,是整場行動的「神來之筆」,「戰爭容易開打,但難以控制。能在恰當時機終止衝突,是極高明的戰略判斷。」他也稱讚行動結束後與巴基斯坦所達成的停火協議為「戰略上的適時止步」,「巴方意識到情勢不利,才會主動尋求停火。」

辛格最後重申:「我們不會再像幾年前那樣默默承受,這是一個明確無誤的訊號。」

巴國「太空作戰系統操作中心」解讀即時作戰情報,除了瞄準印度、伊朗外,也出現阿富汗的國旗。印度指控其情資來自中國。   圖:擷取自《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