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近期銷售持續疲軟,全球市佔正被中國車企步步蠶食,尤其以小米汽車市佔增加最為明顯。據《日經新聞網》指出,小米切入純電動車市場僅一年多,便在成本與性能上追上、甚至部分超越經營20年的特斯拉,成為後者在全球市場的「真正威脅」。
報導指出,特斯拉日前公布2024年第2季全球銷售數據,總出貨量年減13%,降至38萬4122輛,連續兩季呈現雙位數下滑,顯示市場需求疲弱。業界認為,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上半年因參與美國政府部門(DOGE)事務,活躍於美國政壇,進而影響投資人對特斯拉品牌形象及其整體表現。
全站首選:不斷更新》北北基桃宣布正常上班上課!7/7全台停班停課一覽
特斯拉自去年以來未有新款車型上市,今年初雖推出Model Y升級版,但未能帶動買氣,車款更新週期過長,導致產品吸引力下降。
根據統計,截至今年5月,特斯拉在中國的交車量已連續8個月下滑;在歐洲市場也不樂觀,5月銷售年減幅度高達27.9%,對比其他品牌平均成長27.2%,表現明顯落後。
與此同時,中國車廠如比亞迪、小米等則快速崛起。比亞迪今年上半年純電車銷售首度超越特斯拉,登上全球銷售冠軍,其4月推出的「海鷗」車型單月銷量即勝過特斯拉Model Y。
小米汽車則被日媒點名為最具威脅性的競爭者,報導指出,小米最新推出的第二款電動SUV「YU7」對標Model Y,不僅價格更具優勢,續航表現也高出約40%。此外,小米在智慧駕駛輔助系統導入AI技術,在高速與市區路況的表現上已接近特斯拉水準。
《日經》分析,小米之所以能迅速縮短差距,關鍵在於其跨界發展模式。小米仰賴從手機業累積的軟體營運經驗,打造「硬體銷售+軟體訂閱」的獲利模式,不同於特斯拉仍以車輛銷售為主的傳統營銷手法。
報導也指出,在美國對中國祭出高關稅與出口管制之際,反倒推升中國供應鏈自給自足能力。中國掌握全球逾六成車用電池市場份額,並在稀土出口上實施管控,對依賴高科技材料的特斯拉形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