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這次會期已確定延會到七月底,日前民眾黨更主張加碼延會到八月底,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公督盟)多次強調延會不能亂延、空延、假延,必須向社會大眾清楚說明延會目的,回顧這一個月的延會,國會不僅安排大量考察行程,院會開會時間大幅縮水,更有許多當初主張延會的國民黨立委不去開會、不去質詢,讓多項重要民生、國安法案審議陷入停滯。

公督盟理事長謝東儒表示:「在延長會期下,立法院卻放著總額超過五兆元的附屬單位預算超過兩百天,讓多項重大民生計畫陷入進退失據的不確定狀態!讓延會淪為表面功夫!與此同時,國民黨從去年就在喊普發現金,如今卻稱要因應關稅衝擊,挪用原本編列強化國安、加強打擊洗產地等能力的1500億元的特別預算,變相進行政策大撒幣綁樁。公督盟強調,國會正事不做,卻妄圖草率通過肉桶性法案,惡意掏空國庫,呼籲藍、白兩黨別將國庫當成政治提款機,讓全民買單!」

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強調:「當初主張要延會是國民黨的立法委員,但現在翹班的也是國民黨籍立委,由此可證,『延會』只是偷懶的遮羞布!此外,當國民黨立委幾乎都回去選區做反罷免,卻讓無意義的延會造成行政官員疲於奔命,公督盟強調若國民黨立委要以假延會、真翹班的行徑,來癱瘓我國政府體制運作,最終只會讓台灣公民社會站出來支持淘汰不適任立委,讓立法院重開機!」


小黨齊聲譴責:國會不審預算 專搞大撒幣

全站首選:幕後》傅崐萁企圖打壓「護國大繞境」!知情人士:「魏家」頂住壓力

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秘書長 何語蓉表示:「超過五兆元國營事業預算卡在國會,這些預算攸關台灣科技、能源發展,和重大公共建設,但立法委員在延會期間卻只忙於不斷考察、綁樁,救罷免,甚至將原先強化國家安全的特別預算,當成選舉紅包,來掩蓋自身無能,這樣未充分討論的公共政策形同掏空國庫、選舉買票,公民應該拒絕這種荒腔走板的國會運作!」

台灣基進秘書長吳欣岱強調:「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普發現金無助刺激經濟,民眾傾向儲蓄,根本是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行政成本,所製造選舉買票的假象。國會不審預算、浮濫安排考察,甚至透過延會規避罷免壓力、強推綁樁法案,已嚴重破壞國家財政紀律與民主制度,台灣基進要呼籲各界公民夥伴共同監督、制止國會亂象!」

時代力量秘書長林邑軒認為:「國、眾兩黨主導的立法院淪為『耍流氓、當米蟲、變小偷』的國會,先前有關剴剴案的《兒童托育服務法》,如此重要的法案,國民黨在委員會七席立委只有兩位出席,這些立委不審法案、不開會,卻推普發現金買票保住權位,罔顧財政紀律,踐踏民主制度,公民應站出來用選票汰換不適任立委!」

台灣綠黨共同召集人王彥涵表示:「目前藍、白立委可以說是邏輯錯亂,這些立法委員在年初強調政府要樽節開支,無理由刪除多項政策預算,讓今年在大阪舉辦的世博,台灣難以向外界宣傳,如今卻要搞得像施捨,普發現金給民眾,實質上是從民眾身上扒兩層皮,台灣綠黨呼籲這些即將被罷免的立法委員清醒一點,回到國會好好上班!」

亂象一:國會正事不做 卻優先強推肉桶法案顧綁樁

公督盟表示,預算是國家施政計畫的表現,也是具體的計劃施行必備。然而,今年度逾五兆的附屬單位(國營事業)預算卻已經延宕超過216天,許多攸關民眾權益的新興建設計劃,都恐受到嚴重延宕,對施政效率與公共利益恐造成重大傷害!諷刺的是,在面對大罷免的壓力,國民黨不是選擇認真開會,不是選擇認真監督預算,而是決定草率通過一系列肉桶法案,透過政治手段創造出「還稅於民」假象!

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博士級研究員林凱衡強調:「普發現金本質上是一個惡質的政策,首先,當前我國失業率可說是在過去二十年以來的相對低點,並不是一個刺激消費政策的理想時間點,其次,若要刺激消費,為何要選擇最沒有效率的普發現金?刻意扭曲超徵稅收的概念,用於政策買票上,而不是將這些預算優先還債,挹注勞、健保等!呼籲民眾應該共同揭露這些政客的謊言!」

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提及:「更令人憂心的是,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賴士葆更進一步提出修改《預算法》,試圖將普發現金法制化,讓大撒幣政策延續,嚴重干涉行政權限,恐讓政府財政失去彈性及因應能力,絕非國家長遠發展之計。」

細看,當前《預算法》第91條、《財政紀律法》第5條規定,明文規範立法委員所提法律案,若大幅增加政府歲出,應事先徵詢行政部門意見,並指明財源;然而,當前立法院在討論重大爭議的公共政策時,卻經常不討論,最終導致,立法者欠缺對於國家政策的整體思考,公督盟呼籲立法院應參考德國、日本制度嚴格審查肉桶法案,確保預算用在刀口上,兼顧民生,守住國家財政底線。

亂象二:2614件法案待審 考察次數卻創歷屆新高

公督盟常務監事林美娜表示:「根據公督盟統計,八個常設委員會,截至六月底有將近2614件待審法律案,但同時各個常設委員會在本會期總共安排將近145場考察,創下第七屆立委席次減半後的新高!更進一步觀察延會前後,考察佔整體委員會議程更是大幅增加,從原先33%增加至45%,甚至連立法院長周萬來都要發文提醒各委員會「國內旅費」需要審慎控管,凸顯出延會根本無心處理重大民生法案!公民應睜大眼睛,監督立委問政表現,拒絕國會怠惰。」

表一、第十一屆第三會期 委員會延會前後 考察議程安排變化表

(資料來源:立法院議事公報資訊網、公督盟整理)

公督盟細看後表示,每一場考察行程大多和議事無關,且平均出席立委不到三人,改由辦公室助理代打,讓考察效益大打折扣!其中外交國防委員會的召集委員黃仁更是在延會第一週就安排赴關島考察,在立法院官網僅能看見不到200字的考察紀要,公督盟強調考察的原意是幫助立委監督施政,若是成效不透明的話,只會讓其淪為選舉經營與地方綁樁工具,嚴重損害民眾對國會信任!


亂象三:認真開會?偷懶翹班?國民黨委員會口頭質詢率依舊敬陪末座
公督盟政策部主任陳利益強調:「延會應該具體告訴人民,立法院要處理哪些民生重要法案,但不管是國民黨團、民眾黨團的提案都未具明延會理由,延會才第一個月,院會平均一天開會時間就從延會前五小時十三分,下滑至延會後兩小時三十一分,這樣叫作「認真開會」,民眾怎麼會信服?若延會只是形式拖長,立委卻無心實質開會,將嚴重侵蝕國會作為民主制度核心的正當性!」

 

表二、第十一屆第三會期 立法院會延會前後 平均每日開會時間

(資料來源:立法院議事公報資訊網、公督盟整理)


而公督盟監事林美娜表示,上個月公督盟才公布,在法定會期(五月底前),立法院委員會口頭質詢率倒數前十五名,幾乎都是國民黨立委,沒想到被民間團體點名後,在延會第一個月,仍然有七位立委的口頭質詢率不到60%,分別是盧縣一、林倩綺、丁學忠、高金素梅、謝龍介、陳雪生、涂權吉,其中更不乏一些即將面對罷免的立法委員,而這些立法委員都投票同意延會卻不去開會,公督盟強調這些立法委員在國會問政表現,自然會被人民看在眼裡,負起民主社會下應當的政治責任!

表三、第十一屆第三會期 延會期間口頭質詢率依舊不理想之立委名單

(資料來源:立法院議事公報、立法院ivod系統)

切勿拿國家、經濟安全當選舉籌碼 呼籲立院審慎評估

公督盟指出,在野黨從去年3月間,就不斷要求政府普發現金,今年面對大罷免選舉又再度提案,甚至將其塞入行政院所編列的特別預算當中,美其名是要還稅於民!實際上.卻是挪用「強化國土防衛韌性」1500億,刪除原先強化國軍雷達系統、加強海巡查緝洗產地的預算,趕在罷免投票前通過綁樁的肉桶法案;其次,若根據財政部「國債鐘」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20日為止,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合計為62174億元,再加上「普發現金」所延伸的上億的行政作業成本,更凸顯出相關政策需要更多的討論、溝通。公督盟再次呼籲朝野各黨正視民意,不要讓國會成為政客自肥、選舉保位的工具,唯有嚴謹監督預算、認真問政、守住財政與國安底線,台灣才能真正走向安全、穩定與負責任的民主!

公督盟呼籲

一、延會應優先處理今年度國營事業預算,反對無意義的無限再延會。

二、全面檢討立院考察亂象,杜絕無意義的假考察行程,建立完善考察成效公開制度。

三、拒絕犧牲國家、經濟安全,挪用特別預算經費進行政治綁樁。

四、立委應依《預算法》、《財政紀律法》規定落實國家財政紀律,平衡收支,健全國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