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治局於上(6)月 30 日召開會議,審議《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工作條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的權力變化也受到關注。自媒體《秦鵬觀察》認為,該條例表面上看似「走個流程」,實則透露出中共元老集體出手,要藉制度之名削弱習近平權力,並將決策權重新拉回至集體領導體制。
秦鵬指出,所謂的「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原本多為中共處理跨部會事務的臨時性平台。過去如胡錦濤執政時期,這些機構主要發揮協調與議事功能,但習近平上台後,大幅擴張這類機構的數量與功能,並親自擔任多個小組與委員會的組長,包括全面深化改革、國安、財經、網信、軍改等領域,外界形容為「一人身兼十二職」,權力極度集中。
當前熱搜:吳恭銘觀點》小草「義無反顧投誠解放軍」不知失去尊嚴與生存保障
然而,這次條例中強調要「規範設立、職責與運行」,被外界解讀為針對過去習近平任意設立機構、「拍腦袋決策」的情況進行約束。通稿中特別指出,要做到「統籌不代替、到位不越位」,更提到「深入調查研究、提升決策議事質效」,這些措辭均暗示過往習近平任內的運作過程中存在效率低落、職權重疊、過度集權等問題,並試圖以條例方式重新劃清邊界。秦鵬指出,這已非單純技術調整,而是政治訊號,顯示黨內有人對現行決策架構與習的用人、用權方式產生不滿,進而出手「立規矩」。

與此同時,《求是》雜誌 7 月 1 日刊出習近平過去歷次講話整理的文章《團結奮鬥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經之路》,通篇未見習近平近年強調的「新時代」、「兩個維護」與「定於一尊」等表述,反而強調「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幾代人持續奮鬥」,將國家發展的「偉業」從個人功績淡化為集體奮鬥的過程。秦鵬分析,這種處理方式實為「打著紅旗反紅旗」,一方面借用「習語錄」延續其政治資產,另一方面也為中共高層未來「去習化」保留轉型空間。
秦鵬指出,這場制度性調整並非個案,從軍中權力動態、官媒宣傳調性,到曾被邊緣化的團派人士胡春華與胡海峰近期高調露面,均可看出中共高層內部權力天平正發生微妙變化。他認為,習近平如今雖仍保有黨政軍最高職位,但實際上已進入一種「華國鋒化」狀態,表面領導、實則被逐步被架空。
然而,他也提醒,若中共僅透過術語與制度表面微調,未真正改變權力來源與問責機制,恐難平息內部矛盾與外界不信任。國際社會與中國民間對中共改革依然抱持高度懷疑,若新領導層仍僅靠權術續命,而非還政於民,最終恐難逃再度陷入內鬥與動盪的命運。

習家軍中共中央軍委苗華(右)、何衛東(左)因搞「團伙政治」被立案調查。 圖:新頭殼合成/圖片來源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