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在野黨呼籲以「長照保險」取代目前長照政策,衛福部近日報告表示,這將造成雇主不願負擔、年輕世代繳費意願低、政府還是得靠公務預算補助。另外,對於發放照顧津貼,衛福部則認為,「可能深化家庭照顧者是女性之刻板化形象」。
馬英九政府曾提出「長照保險」政策,並於執政末期推出法案,但因「屆期不連續」,該政策告終。而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2023年也拋出「長照保險」,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年也提出相同政策。對此,衛福部近日送交立法院「開辦長照保險之可行性評估書面報告」,則持保留態度。
精選報導:7/5雙北串騎、大罷免首波晚會 罷團:用行動守護台灣「罷免是愛」
衛福部的報告指出,考量人口老化快速,長期照顧需求急遽增加,因此,於2017年修正長期照顧服務法,納入遺產及贈與稅、菸酒稅菸品應徵稅為長照擴大財源。106年至113年,長照基金來源收入分別約新台幣118.53 億元、363.46億元、415.72億元、537.50億元、720.41 億元、938.16億元、999.87億元及 1,304.46億元,歷年各項稅收挹注於長照基金之數額超出推估金額,未出現財源不足的狀況,且長照基金之賸餘額可保留至次一年度使用,113年底基金餘額約 2,038.4億元,故現行稅收足以支應長照業務之執行。
對於在野黨所提的長照保險,衛福部表示,長照保險的本質是保險,目的是為了分擔風險,集合眾人力量幫助遇到重大損失的個人,因此,每位被保險人必須共同承擔風險、分擔保費,常見的保險制度設計,係由被保險人、雇主、政府,三方依比例分擔保險費。
惟失能者多非受雇者,雇主不願負擔保費,確寶可能發生轉嫁壓低員工薪資之情形;另外,各年齡層失能的機率不同,年輕世代無法立即使用到服務,衍生繳費意願低、分配效果不佳,不易接受強制納保之情形;且保險主要收入為保險費,為確保經費穩定,需調漲保險費率,以全民健保經驗,費率易受外界抗爭、雇主負擔保費意願而無法調高,仍需靠公務預算撥補。
報告指出,社會保險屬「隨收隨付」制,當年度收取之保險費,即用在當年度之長照服務支出,無法支應布建長照資源,政府也無法統籌運用長照經費,較難有長期性的計畫,影響長照政策規劃。
除上述外,開辦長照保險存在資源布建是否足夠、繳費年齡及費率設定,除需向雇主、民眾收取保費外,政府亦須編列預算,其籌措方式實質與加稅方式類同;另發放照顧津貼,可能深化家庭照顧者是女性之刻板化形象,且目前德國經驗,家庭照顧領取現金給付是機構照顧給付的 40%-50%,較低的現金給付額度,恐被質疑家庭照顧者是廉價勞力,進而影響全國勞動力及照顧產業發展;在缺乏服務資源之原鄉、離島之被保險人照顧需求,僅能以現金補助替代,導致更不易發展出在地長照服務資源,而無法在地終老。
衛福部認為,國際上以社會保險作為長照財源仍為少數國家採取之制度,以日本為例,政府仍須以公務預算撥補半數以上費用,德國及荷蘭開辦長照保險以來,因面對老年人口逐漸增加,歷經多次改革,將給付項目不斷縮減,而產生私人自付額逐年增加情形,且政府仍須撥補公務預算支應,由其他先進國家經驗,顯見基於穩定長照財源立場選擇,開辦長期照顧保險非唯一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