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1日晚間在「團結國家十講」演說中,回應普發現金與台電補助爭議,強調若不補助台電1000億元,電價勢必調漲,民眾手上的1萬元恐難以長期使用。資深媒體人黃揚明(剝雞)則試算,若以去年4月電價調漲幅度為基準,四口之家普發4萬元現金,扣除一年電費與調漲成本後,仍有餘裕。
根據台電統計,去年6月至今年5月,全國住宅平均每戶年電費約10,673元,月均用電700度以下。若電價調漲幅度與去年相同,四口之家每日電費約增0.4元,年增146元。黃揚明計算,四口之家領取4萬元普發現金,扣除一年電費10,673元與調漲146元後,剩餘29,180元,足以再支付至少2.5年電費,顯示普發現金相對划算。
賴清德則指出,行政院編列的4100億元特別預算,來自稅收盈餘,未舉債,主要用於產業、就業、民生與國防四大面向,其中1500億元投入國防,1000億元擬補助台電,穩定電價。他表示,台電因疫情期間凍漲電價,承擔巨額燃料成本,若不補助恐推高電價,民眾的1萬元補貼恐難抵長期物價壓力。然而,在野黨主張將2300億元改為普發每人1萬元,賴清德質疑此舉是否為最佳選擇,強調補助台電是穩定物價關鍵,普發現金並非必要,應優先補助弱勢。他呼籲朝野以國家整體利益為重,避免短期補貼引發長期成本。
黃揚明的試算顯示,普發現金對四口之家短期內具吸引力,但賴清德提醒,電價若持續上漲,補貼效益恐被侵蝕。電價與補貼政策的抉擇,牽動民生與經濟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