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近期派出史上規模最大的地方政府代表團來台,引發中國強烈不滿與軍事反制。根據《中央社》報導,印度坦米爾那都邦、安德拉邦、泰倫加納邦與卡納塔卡邦的政府代表團,於 5 月 21 日出席在台北舉辦的「台灣-印度投資策略夥伴論壇」,由印度台北協會與台灣經濟部投資促進司、工研院共同主辦。對此,北京當局嚴詞譴責,強調印方此舉「踩踏一中紅線」,並透過解放軍三線軍演釋出示警訊號。

《中央社》報導指出,本次論壇為印度史上最大規模的邦政府來台交流活動。印度台北協會會長葉達夫(Manharsinh Laxmanbhai Yadav)在會中致詞指出,印度經濟進入「黃金十年」,內需龐大、制度改革持續,擁有電子、AI、電動車等多項戰略產業發展潛力,誠摯邀請台灣企業進一步拓展對印投資。他強調,代表團涵蓋多個具經濟優勢的邦,來台就是要深化台印雙邊的經貿合作。

延燒焦點:外交部致謝「正名台灣!」 美議員要求大飯店更名「中國台灣」、挺台立場不變

台灣經濟部投資促進司長張銘斌則表示,印度是台商全球布局的重要選項,不僅勞動力與資源充沛,也提供如「電子零組件製造補助計畫(ECMS Program)」等政策誘因,並點名忠實集團將在印設置 6 座科技園區為合作示範。

與此同時,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引述官方立場指出,印度代表團具有「官方性質」,此舉違背印度一貫聲稱的「一中政策」,破壞中印互信基礎。中國外交部與國台辦近日連番發聲,警告印度「不要與台當局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

根據《兵器世界觀》評論指出,中方視此次事件為挑釁紅線,並在福建、汕頭與渤海三地同步展開實兵軍演,福建艦也出海試航,作為對外部勢力插手台灣問題的軍事回應。評論指出,莫迪政府在國內外壓力下可能借「對台強硬」轉移視線,但最終損害的將是印方自身產業安全與外交空間。

在外交層面,台印雖未建交,但雙方設有「印度台北協會」與「台北經濟文化中心」互為對應機構。台灣對印度的投資總額累計超過 50 億美元,涵蓋電子、IT、電動車、人工智慧等領域。

目前中方尚未針對此次論壇發出進一步制裁或反制措施,但軍事與輿論層面的壓力已明顯升高。中國駐印使館曾公開警告,與台當局發展官方往來「等同在 14 億中國人傷口上撒鹽」,要求印方「勿玩火自焚」。

印度大動作訪台,針對經濟、科技、AI 等多項領域討論,台、印投資可能更進一步。   圖:翻攝自印度台北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