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NN》報導,北韓21日於清津造船廠舉行新型驅逐艦的下水儀式時,發生嚴重事故,船艦尾部過早滑入水中造成損壞,艦首則仍卡在滑道上。當時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親臨現場目睹全程,憤怒譴責事件為「犯罪行為」,並表示將嚴懲相關責任人。
根據《朝中社》今(25)日報導,事發原因為發射機構故障,導致艦體嚴重變形,艦體右舷多處受損,艦尾部分進水。北韓官方罕見承認錯誤,並稱該事件「讓國家尊嚴蒙羞」。
當前熱搜:日本未通報實彈演訓 恐觸動俄國敏感神經
金正恩將責任歸咎於多個國家機構,包括兵器工業部、金策工業綜合大學與中央造船設計局,並下令嚴查。根據《朝中社》說法,已有三人遭拘留調查,包括造船廠總工程師。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坎貝爾大學教授、美國海事專家梅爾可利亞諾(Sal Mercogliano)表示:「如果船體無法同步下水,壓力會撕裂艦身。」海軍分析師卡爾·舒斯特(Carl Schuster)也指出,此次事故可能造成龍骨斷裂,進而讓船艦報廢。
這艘尚未命名的驅逐艦原為北韓近期海軍現代化計畫中的第二艘重型水面艦艇,預計接替老舊蘇聯時期軍艦。先前,金正恩於4月才剛揭示首艘新式驅逐艦「崔賢號」,標榜為「新世代戰艦」。
事故發生後,金正恩下令於6月底朝鮮勞動黨全會召開前完成修復作業,稱此事關乎國家榮譽。然而,專家普遍認為難以在時間內達成。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旗下《Beyond Parallel》指出,該艘軍艦不僅短期內難以服役,甚至「最終可能完全報廢」。報告同時引用衛星照片佐證船體損傷嚴重。
《朝中社》週五則報導稱,損傷「低於預期」,艦體僅有刮痕且未出現破洞,但證實有海水灌入,修復工作估計需10天完成。不過,南韓退役海軍上將金德基認為,北韓缺乏「乾船塢」等必要基礎設施,恐導致修復期長達四至五個月。
報導中,韓國國會議員兼國防專家劉勇元指出,此次事故顯示出北韓將船艦倉促下水、規劃失當,且若貿然修復,未來恐再釀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