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即便全球各國齊心協力,奇蹟般地將氣溫升幅控制在《巴黎協定》所訂的 1.5°C 以內,格陵蘭與南極的冰蓋仍可能邁向失控融化的命運,進而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數公尺,引發規模空前的沿海人口大遷徙與災難性破壞。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這項由國際科學團隊主導、刊登於《地球與環境通訊》期刊的研究,綜合分析了衛星數據、氣候模型、冰芯與深海沉積物等資料,甚至納入章魚 DNA 等古氣候證據,以評估冰蓋穩定所需的「安全升溫閾值」。
持續更新:電戰失靈? 中國騙過警報? 「陣風」看不到導彈來襲 印巴空戰驚現詭異現象
研究指出,即使氣溫僅維持目前已上升的 1.2°C 水準,也可能導致格陵蘭與南極冰蓋加速消退,進而引發無法逆轉的海平面上升。冰蓋所儲存的淡水總量足以令海平面上升多達 65 公尺,儘管最極端情況不太可能發生,科學家強調仍須正視潛在風險。

研究警告,1.5°C 這一被視為「安全」的上限,其實對冰蓋來說仍然過高。冰川學家、研究共同作者之一、英國杜倫大學教授克里斯·斯托克斯(Chris Stokes)表示:「海平面上升不會在 1.5°C 時減緩,實際上將進一步加速。」
全球目前每年因冰蓋融化流失的冰量高達 3,700 億噸,自 1990 年代以來損失速度已增加四倍。海平面上升的速度過去 30 年間也幾乎翻倍。研究預測,到本世紀末,海平面可能以每年約 1 公分的速度上升,相當於一世紀內上升約 1 公尺。
這將對全球低窪地區造成生存威脅。約有 2.3 億人口現居住在海拔不到 1 公尺的沿海地帶。布里斯托大學冰川學家喬納森·班伯(Jonathan Bamber)指出,這可能引發「自現代文明以來從未見過的大規模遷徙潮」。

研究強調,氣候變遷過程並非線性,難以精準預測冰蓋何時會出現快速崩解。但一個令人憂心的趨勢是,科學家對於冰蓋脆弱性的評估持續下修:早期認為格陵蘭冰蓋需升溫 3°C 才會大規模退化,如今最新模型顯示 1.5°C 已是極限。
為避免冰蓋失控融化,研究團隊認為全球升溫應嚴格限制在比工業化前高出僅 1°C 的水準,這代表人類必須大幅削減化石燃料使用。然而,包括美國在內的主要經濟體目前仍依賴石油、煤炭與天然氣,實現此目標的可能性渺茫。
儘管前景黯淡,斯托克斯強調,這不代表應放棄 1.5°C 的控制目標。「每升溫一度,情況就會惡化一分。將升溫控制在 1.5°C 仍是一項重大成就,絕對應該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他補充說,目前觀察到的冰損狀況「很少令人樂觀」,最好的情況或許是「海平面穩定且緩慢地上升」,但這已足以對人類社會構成長遠且深遠的挑戰。

為避免冰蓋失控融化,研究團隊認為全球升溫應嚴格限制在比工業化前高出僅 1°C 的水準,這代表人類必須大幅削減化石燃料使用。 圖:翻攝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