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強硬的立場導致了美中達成了《關稅休戰》,這就讓一些國家和地區開始相信應該在貿易談判中對川普政府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一週前達成的美中協議為《可能會是艱難且漫長的談判》提供了一定的框架。在日內瓦會談當中,雙方同意將《美國對於中國進口至美國的商品所徵收的關稅》降至30%。但如果把先前實施的關稅也加以計算的話,那麼美國對於《從中國進口的產品所徵收的平均關稅》是接近50%。

全站首選:快訊》黃仁勳透露:輝達台總部確定落腳在北士科

儘管如此,美國總統川普從最初的145%的關稅稅率做出如此大幅度的讓步,讓歐盟、韓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官員感到意外,這些國家和地區迄今仍然繼續遵守美國的談判要求,並沒有採取報復措施。

隨著中國強硬的談判策略取得了一項有利的協議(儘管這只是暫時性的),其他採取更外交性和優惠性方式的國家和地區就開始質疑他們的做法是否正確。

曾擔任美中貿易的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之客座高級研究員Steven Olson表示:“這是一件會改變談判力學的事件。” 他並指出“許多國家和地區看到日內瓦談判的結果,會判斷川普開始意識到自己做得太過分了。”

川普政府對所有貿易夥伴和地區徵收10%的統一關稅至今仍然有效。若於7月,90天的暫停期結束之前而尚未達成協議或未獲延期的話,預計將徵收額外的關稅。

世界各國官員都不願公開表示他們將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但有跡象開始顯示出如下的徵兆,亦即:以大國為中心的國家開始意識到,他們手中的牌比他們預期的要多,可以放慢談判的步伐。

作者:張正修/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何立峰(中)稱和美方對談順利,美國具有專業度。   圖:翻攝自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