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戰近日不斷爆發,各國紛紛加緊分析該次衝突所揭示的空中作戰態勢,據《騰訊新聞》報導,軍事專家指出,未來空戰的關鍵不再只是火力或平台,而是能否有效癱瘓敵方的空中作戰體系,意旨要在空中取得決定性優勢,首要任務即為「摧毀預警機」。

「攻打預警機」將成未來空戰焦點。 圖:翻攝自 騰訊新聞

專家強調,若無法破壞敵軍預警指揮與情報鏈結,作戰方恐怕難以真正獲勝,頂多只是與敵勢均力敵。而要徹底擊潰對方空戰系統,最佳方式便是直接摧毀預警機,或以電子干擾切斷其與其他作戰平台的通訊;不過,電子干擾效果受限於空間與時間,往往無法達成徹底「斷網」,相比之下,直接「打預警機」更為乾脆俐落。

全站首選:黃仁勳要來、總統府才轉彎派蕭?民眾黨:體育盛事不該被政治算計冷落

有專家回顧,早在全球尚未重視這一點時,中國便已率先展開相關研發,從高性能長程空對空導彈的誕生,到以「打預警機」為主要作戰任務設計的 殲-20 戰機,中方展現出高度戰略前瞻。

「攻打預警機」將成未來空戰焦點。圖:翻攝自 騰訊新聞

報導指出,中國在早期研製 空警-2000 時,雖仍受限於依賴俄製 伊爾-76 機體,導致裝備規模受限,但隨著 空警-500 大批部署後,美軍意識到該領域潛藏的壓力,並著手進行反制手段的研究與布建。

軍事觀察人士也指出,未來十年間,傳統由改裝運輸機所構成的預警平台,將可能被分布式、無人化甚至部署於近太空或外太空的系統所取代。相關概念已頻繁出現在各國軍事簡報與研究設計之中,誰能率先實現技術落地,將主導下一代空戰格局。

「攻打預警機」將成未來空戰焦點。圖:翻攝自 騰訊新聞

而中國日前傳出成功發射搭載高算力模組的衛星,並企圖在太空情報指揮鏈中搶佔先機。專家解釋,傳統衛星因資料傳輸與處理延遲,無法即時做出判斷;而若能在軌即時排除大量「垃圾資訊」,將大幅提升預警反應速度,甚至可達數量級的效能提升。

相關技術的突破,離不開「算力」與「通訊能力」兩大核心,據透露,中方正積極實驗星間激光通訊與星地高效傳輸技術,有望為天基戰場監控與空戰預警帶來顛覆性改變。

「攻打預警機」將成未來空戰焦點。   圖:翻攝自 騰訊新聞

空警-500 預警機(KJ-500 AEW&C)   圖:國防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