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0 日,印度對巴基斯坦多座空軍基地發動大規模飛彈襲擊,引發各界熱議。這是中國製紅旗-16 與紅旗-9 防空系統第二次在實戰中攔截高速飛彈群,雖戰果未臻完美,但表現可圈可點。然此次攻擊也暴露出巴基斯坦防空體系的諸多短板,包括末端防空能力不足、機堡設施落後及國防縱深有限等問題,亟待強化。
根據軍事消息來源指出,印度早於 5 月 7 日即首次對巴基斯坦軍事基地發動空襲,惟效果不彰,5 架戰機遭巴方殲-10CE 攔截擊落。此次失利後,印度於 10 日展開第二波攻勢,發射超過 200 枚「布拉莫斯」空射巡弋飛彈與「斯卡普-EG」陸基飛彈,展現規模與精密程度遠勝前次。
全站首選:印巴空戰啟示錄! 中國搶先空防系統佈局 「攻打預警機」將成新趨勢
由於巴基斯坦國土縱深有限,來襲飛彈飛行時間短,ZDK-03 預警機、殲-10CE 與「梟龍」Block 3 難以有效應對,攔截任務主要由地面電子戰系統與地對空飛彈系統承擔。據報導,部分「布拉莫斯」被電子干擾系統誤導偏離航道,甚至飛向阿富汗邊境,但大量飛彈仍需依賴紅旗-16E/FE 與紅旗-9E/BE 等中國製防空系統攔截。

巴基斯坦目前裝備多型防空飛彈,包括 LY-80(紅旗-16E)、紅旗-16FE、FD-2000(紅旗-9E)與紅旗-9BE。性能最優的紅旗-16FE與紅旗-9BE 數量稀少,主要集中部署在伊斯蘭堡周邊,導致中南部地區防空能力相對薄弱。
此次空襲中,五座受損空軍基地中,三座位於中部、一座南部、一座北部。北部努爾汗基地因部署新型紅旗系統,攔截效率高,僅有建物起火,損失輕微。南部伯拉利基地則遭飛彈擊中機庫,造成五人死亡,包括一名中隊長。中部三基地遭重創,雖未傳出重大人員傷亡,但跑道與設施受損嚴重。
軍事分析指出,巴基斯坦現行防空體系過度依賴中遠程攔截,末端防空明顯不足,面對低空突防飛彈應對乏力。若能引進如中國「天龍」或俄羅斯「鎧甲-S1」等機動末端防空系統,將能補足紅旗系列在飽和攻擊中的弱點。不過,先進系統成本高昂,例如紅旗-9BE 單套造價高達 5 億美元,對巴基斯坦經濟形成巨大壓力。

此外,機堡建設落後亦為此次損失主因之一。伯拉利基地被飛彈直擊的機庫顯示,部分機場缺乏堅固防護設施。相比之下,印度已大量投資加固機堡,甚至具備防小型核打擊能力。專家建議,巴方應優先為F-16 與殲-10CE 等主力機種建設加強型機堡,並輔以偽裝與分散部署以降低風險。
由於地理限制導致預警時間短,巴基斯坦需強化空地一體化的防空網絡。擴編 ZDK-03 預警機規模、升級薩博-2000 性能,並納入殲-10CE 與「梟龍」Block 3等戰機進行飛彈攔截協同,有助於大幅提升反應效率與攔截成功率。
此次印度飛彈攻擊雖未癱瘓巴基斯坦空軍,但已清楚暴露其防空系統的脆弱環節。紅旗系列飛彈雖表現亮眼,但在數量、分布與末端防禦能力上仍有待補強。未來,巴基斯坦須在有限預算下,優先加強末端防空、機堡建設與預警系統整合,方能有效應對區域內潛在威脅。

未來,巴基斯坦須在有限預算下,優先加強末端防空、機堡建設與預警系統整合,方能有效應對區域內潛在威脅。 圖:翻攝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