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正式結束對塞內加爾長達 65 年的軍事駐紮,宣告自 1960 年以來的駐軍歷史走向終結。巴黎當局於 7 月 17 日將最後兩處軍事基地——首都達卡最大軍事設施 Thiaroye 軍營與達卡機場的空軍基地——交還塞內加爾政府,象徵法國在當地的永久軍事存在畫下句點。
此次撤軍行動,是塞內加爾新任總統巴西魯・迪奧馬耶・法耶(Bassirou Diomaye Faye)自 2024 年 4 月上任以來推動「重建主權」與「對等夥伴關係」承諾的重要實踐。他曾在 2024 年 11 月明言:「塞內加爾是一個獨立國家,是一個主權國家,而主權不容基地存在於主權之上。」
全站首選:輕度颱風薇帕凌晨生成可能增強!今明「最接近台灣」最新路徑曝光
根據《Le Monde 世界報》報導,塞內加爾此舉並非孤例,而是西非地區近年對法國影響力廣泛反彈的一部分。自 2022 年起,法軍已被迫從馬利、布吉納法索、尼日、查德與加彭撤離。根據《世界報》指出,法國在加彭的基地雖仍保留,但已改為「共用訓練營區」,不再屬於獨立駐軍。
塞內加爾的法軍基地長期以「軍事夥伴關係」名義存在,近年改組為「塞內加爾法軍分遣隊(EFS)」,編制約 350 人,以提供軍事訓練與合作任務為主。根據法國軍方說法,實質撤軍早於 2011 年起便已著手,並於 2012 年簽署雙邊軍事合作協議後逐步交由塞內加爾軍隊主導國土防衛。
然而,與過往殖民體制連結密切的軍事存在已難以維繫。塞內加爾此次明確終止法軍駐紮,被視為非洲法語國家集體意識變化的具體體現。儘管巴黎當局一再強調「重新定義夥伴關係」,但面對軍事政變後拒絕合作的新政府,以及反法情緒高漲的民意壓力,撤軍已成不可逆轉的趨勢。
法國目前在非洲僅保留吉布地一處軍事基地,約駐紮 1,500 人,預計作為未來對非洲事務「任務投射點」使用。然而,非洲許多國家已開始尋求擺脫傳統殖民強權影響,轉向更為自主與多元的國際夥伴架構。塞內加爾的決定,無疑為這股轉型潮流再添一筆註腳。

法軍撤出在塞內加爾的軍事基地。 圖 : 翻攝自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