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法學院圖書館近日證實,其館藏一件過去被誤認為是「抄本」的古文獻,實為英國國王愛德華一世於西元 1300 年發布的《大憲章》(Magna Carta)原本之一,成為全球僅存 7 份該版本真跡中的一份,令學界感到震驚。
倫敦國王學院中世紀史教授大衛・卡本特(David Carpenter)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 表示,他日前在自家搜尋《大憲章》相關抄本時,偶然點入哈佛法學院線上館藏第 172 號手稿,本以為是普通的法條文書,未料映入眼簾的竟是一份格式、字體與尺寸皆與 1300 年原本相符的真跡版本。「我當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馬上打電話給另一位《大憲章》專家尼可拉斯・文森教授求證,他也回應說:『看起來就是它。』」
全站首選:美退役少將:駐台聯訓團應由500人擴至千人建構戰力

經過一系列手稿比對與紫外線影像分析,兩人確認該手稿的尺寸(48.9 公分 × 47.3 公分)、書寫風格及首行代表「Edwardus(愛德華)」的大寫字母 E,皆與其他六份 1300 年版本一致。哈佛法學院隨後也出面證實該份文件為真跡,並表示將於今年 6 月舉辦公開活動慶祝這一歷史發現。
據悉,這份手稿於1946年由哈佛以僅 27.5 美元的價格,自倫敦古書商 Sweet & Maxwell 購得。根據館藏登錄紀錄,該文獻原被標註為「1327 年所製抄本,略有磨損與水漬」,曾由一戰英軍飛行員梅納德空軍副元帥(Maynard)持有。

《大憲章》被廣泛視為現代法治與人權概念的濫觴,首次明文限制國王權力、保障人民依法受到公平對待。卡本特強調:「國王不能再任意下令砍頭、關押或沒收財產,而是必須透過合法程序行事。」
哈佛法學院圖書館副院長阿曼達・華森表示:「這是一項極具意義的發現,展現當學術界與世界級館藏相遇時所能迸發出的智慧火花。」
卡本特與文森將於 6 月親赴哈佛,參與紀念此一考古與法治歷史上的重大發現,與此同時,此珍貴文件預計也將正式對外展出,成為哈佛館藏中的「皇冠上的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