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車廂裡,有人開擴音大聲講電話、或看影片等困擾情形,民進黨立委邱志偉今(8)日提出修法方向,期盼透過明確規範,改善大眾運輸車廂內長期存在的大聲聊天、擴音講電話、外放影音、3C產品提示音、遊戲聲效等干擾情況,打造安靜、有品質的公共運輸環境。邱志偉表示,隨著高鐵、台鐵與捷運通勤人數持續攀升,車廂噪音已成為普遍民怨,但現行「鐵路法」與「大眾捷運法」缺乏明確規範,列車人員多只能依照旅客運送契約作柔性勸導,無法有效解決問題,制度面亟需強化。
邱志偉指出,國際上已有多項值得台灣借鏡的做法。英國自由民主黨近期提出修法方向,禁止乘客在公車、地鐵及火車上大聲播放音樂與影片,違者最高可處1,000英鎊罰款,展現公共運輸噪音治理決心;新加坡則在地鐵、公車張貼「Keep volume low」標語,並透過長期宣導提醒乘客調低手機音量、克制交談聲量,主管機關更實際開出違規通知,最高可處500新幣罰款,形成具體嚇阻效果;日本所有的公共交通運輸工具都是寧靜車廂,禁止使用行動電話,也以「Manner Mode」標語在各大公共運輸宣導,要求乘客將手機切換至靜音振動,避免來電鈴聲、通話聲、簡訊提示音及按鍵音干擾他人,甚至提醒避免螢幕光線過亮影響週遭乘客,逐步培養以「不影響他人」為核心的公共運輸禮儀。
持續更新:下班擠捷運火氣大!北捷2男推擠爆發全武行 雙方將自行提告
邱志偉強調,台灣在公共運輸基礎建設上雖與國際接軌,但在車廂安寧的制度與文化養成上仍有明顯落差。現行規範以柔性勸導為主,導致列車人員處於尷尬位置,既無法有效遏止噪音干擾,又要承擔乘客情緒。
他認為,台灣應比照國際做法,透過修正《鐵路法》與《大眾捷運法》,明確定義車廂噪音干擾行為,例如大聲通話、外放影音、不當操作電子設備等,並授權乘務人員採取必要處置,包括警告、要求換車廂甚至拒絕運送,同時建立適當罰則,讓規範具有實質約束力。
邱志偉表示,除了制度面的強化,也應重視文化養成。他指出,安靜不是強制沉默,而是彼此尊重。在公共運輸這樣的共享空間裡,乘客的自律與禮貌是讓制度發揮最大效果的關鍵。他建議,主管機關與運輸業者應同步推動宣導,例如在車廂與月台張貼明顯標語、廣播提醒乘客降低音量,並可比照日本推廣「禮貌模式」觀念,鼓勵民眾將手機調為靜音振動、減少車廂內通話及影音外放,讓公共運輸逐步邁向安靜、友善的搭乘環境。
民進黨立委許智傑說,此次修法,絕非要全面禁止聲音或限制行動自由,而是希望透過建立更明確的管理規範,讓車廂空間回歸安靜、舒適的環境,也讓旅客彼此之間多一份尊重與體諒。
許智傑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讓台灣朝向更文明、更有禮的搭乘文化發展。」補充指出,自己經常往返高雄與台北,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觀察到絕大多數旅客都能守秩序、尊重他人,展現高素養。但仍然偶爾有「做自己」過頭、不顧他人感受的個案出現,造成乘客間不必要的紛爭。
交通部表示,現行《鐵路法》與《大眾捷運法》等已有授權營運機構,對於在車廂內喧嘩或影響公共秩序者進行勸導、拒絕運送或請其離車。面對噪音問題,將督請業者加強宣導與巡查,透過廣播、跑馬燈及短片提醒乘客降低音量,並強化人員介入處理能力。交通部也將蒐集國際案例,評估我國修法必要性及民意支持度,審慎推進相關制度。
邱志偉最後強調,公共運輸是每天數百萬人使用的共享空間,車廂安寧不僅關乎乘客休息權利,更影響公共運輸的品質與形象。他呼籲,台灣應正視車廂噪音問題,以修法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搭配教育與文化引導,讓制度與習慣並行,才能真正打造舒適、安靜的公共運輸環境,還給每一位乘客應有的搭車品質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