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宣布輸美晶片、半導體課徵100%關稅,若承諾在美設廠或正在設廠,則可豁免。美學者分析,這其中有極大不確定性,讓企業更難考慮對美國出口;已宣布擴大對美投資的台積電應該是最有可能豁免的企業之一。

川普(Donald Trump)昨天宣布,將對所有輸美晶片、半導體開徵高達100%關稅,但若廠商承諾在美設廠或正在美國設廠,「就沒有關稅」。目前還不清楚這項關稅的具體細節。

現正最夯:楊柳颱風恐直撲台灣!氣象粉專:強度在中颱以上

經貿專家、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視訊專訪表示,川普揚言對半導體徵收100%關稅,「意思是只針對半導體嗎?還是包括嵌入其他產品中的半導體?或是意指整個半導體供應鏈的所有零組件?」

他指出,根據川普說法,在美國投資或已宣布投資計畫的公司可豁免這項關稅,但豁免期為多久?這些都具有極大不確定性,而不確定性本身就有嚇阻效果,讓企業更難考慮對美國出口。

史劍道也表示,不認為已看到台灣晶片產業遭受嚴重衝擊的時期,但目前確實「進入了一個不確定性更高的時期」,這種情況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美國晶片關稅出爐後,台積電動向備受關注。史劍道預期,台積電不可能面臨美國徵收的半導體關稅,「至少它在美國生產的產品不會。」

不過,他指出,由於半導體關稅可能涵蓋的產品範圍很廣,川普之後可能會說,「你必須投資這項產品,才能獲得關稅減免」。儘管如此,他仍認為,台積電應該還是最有可能優先獲得豁免的企業之一。

台積電為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繼原本規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3座晶圓廠後,3月初宣布將對美國再投資至少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2915億元),用於興建3座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廠及一間研發中心。這使得台積電在美國總投資金額達到1650億美元。

為力促製造業回流及解決美國貿易逆差問題,川普重返白宮以來,狂揮關稅大刀,除對特定產業課徵關稅,還針對各國祭出稅率介於10%至41%的對等關稅,新稅率今天正式上路。台灣暫時性關稅稅率為20%,高於日本、韓國的15%。

史劍道分析,以相對競爭力而言,假設某項產品美國本土沒有生產,台灣可能是跟另一個面臨15%關稅的國家競爭,差距並不大。這不是台灣面臨20%的關稅,其他國家只有5%,而是台灣面臨20%的稅率,其他國家也有15%或甚至更高,「因此,台灣企業的競爭劣勢其實很小。」

至於台美接下來的關稅協商,他認為,台灣可以透過承諾大量投資以爭取關稅從20%降至15%,但他不確定「這是否值得」。

史劍道直言,他不認為美國這項貿易政策有任何道理,但若撇開美國是否該這樣做,只單純看台灣的處境,「目前台灣的情況沒那麼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