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衝突引發的空中交戰不只牽動南亞局勢,也迅速波及東南亞的軍火交易。港媒《南華早報》 5 月 14 日報導指出,印尼國會已針對與法國簽訂的 81 億美元「陣風」戰機採購案提出「重新審查」呼籲,原因正是印度空軍在本次交火中,數架飆風戰機遭中國製殲-10CE 擊落的消息傳出,使得該筆高額軍購案的合理性與實戰價值備受質疑。
印尼國會國防監督委員戴夫・拉克索諾(Dave Laksono)坦言,儘管武器表現需視整體戰術環境而定,單一事件不該成為否決依據,但當前印巴交火中,巴方公佈多項目擊與數據證據,反觀印度卻全盤否認飆風戰損紀錄,這種矛盾更令印尼輿論質疑:自己是否也買貴了「傳說中先進」卻疑似實戰無力的四代半戰機。
當前熱搜:南海戰機對峙! 殲-16 與美軍機南海纏鬥50分鐘? 專家:突破傳統空戰常識

根據 2022 年印尼與法國簽署的合約內容,印尼將以總額約 81 億美元( 2,430 億台幣)購入 42 架陣風戰機,平均每架約 1.9 億美元。儘管已較印度採購價(單架約 2.4 億美元)為低,印尼仍承受巨大財政與國內壓力,加上達梭公司交貨緩慢,首批僅 6 架戰機預計於 2026 年交付,更引發外界對「付出是否值得」的反思。
有分析指出,印尼此番「審查」表態,更可能是藉機爭取價格談判與技術轉移,以爭取更多回饋條件,而非真正意圖取消合約。但事實上,印尼當初曾有意採購俄製 Su-35,但因俄烏戰爭爆發、國際制裁壓力下轉而選擇法製戰機,原已是退而求其次的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殲-10CE 此番成為戰場勝方後,也意外成為「替代選項」的對照組。印尼軍方長年採購中製武器,與中國已有技術與後勤合作經驗,而殲-10CE 裸機單價僅約 5,000 萬美元,不及飆風三分之一,加上此番戰果「0 比 3」的明顯對比,更難免讓印尼政軍系統產生「性價比落差感」。

不過,有軍事觀察人士指出,儘管陣風戰機目前遭遇首次實戰失利,其全球銷量已突破數百架,仍是最熱銷的四代半戰機之一。印尼若全面轉向中俄系統,仍需面對武器整合、國際壓力與後勤鏈轉換等高風險因素,因此真正取消訂單可能性不高。
儘管如此,此次印巴交戰與其連鎖效應已突顯出:在當前多極軍火市場中,實戰勝敗與國際政治博弈仍密切交織,而中國戰機藉由外戰表現打響聲量,也對傳統軍火出口大國構成新的挑戰。未來「戰績」與「價格」的雙重考驗,將進一步影響全球軍購結構重組與地緣安全策略的重新排列。

中國「霹靂-15」空對空導彈。 圖:翻攝自軍武次位面(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