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今天(15日)在臉書對所謂「光化學煙霧」進行機會教育。指出衛星影像顯示台灣南部出現一團由陸地向外擴散的煙霧,對應臭氧空氣汙染顯著區域,就是典型的光化學煙霧現象。他解釋,環境中無直接排放臭氧的機制,臭氧由太陽紫外線引發的光化學反應生成,因此臭氧汙染常稱為「光化學空氣汙染」,多見於高溫晴朗天氣。
鄭明典表示,光化學反應除產生臭氧外,還生成極細微的懸浮微粒。這些微粒因粒徑過小,難以反映在PM2.5監測數據中,卻會降低能見度,形成煙霧現象。其對能見度的影響受空氣濕度調節,與臭氧濃度非線性相關,難以精準預測,為光化學煙霧的典型特徵。
話題延燒:楊宏基觀點》解放軍4月無名演習 曝露「老大沒了頭,老二爭表現」軍事失序
資料顯示,南台灣因工業活動與交通排放,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與氮氧化物濃度較高,在陽光作用下易生成臭氧與二次微粒,加劇空氣汙染。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數值,近期高雄、屏東臭氧濃度偏高,提醒敏感族群減少戶外活動。
鄭明典呼籲關注光化學煙霧對健康與環境的潛在影響,建議民眾留意空氣品質預報,適時採取防護措施,以降低汙染危害。

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15日以衛星影像顯示台灣南部出現一團由陸地向外擴散的煙霧,對應臭氧空氣汙染顯著區域,指出就是典型的光化學煙霧現象。 圖:翻攝「臉書」鄭明典